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为什么老早农村碗底要刻字? 以笔者所见的浦东南片地区为例。物质匮乏时期,若是遇婚丧嫁娶这类人生大事,一般主家向会周围邻居家借...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为什么老早农村碗底要刻字? 以笔者所见的浦东南片地区为例。物质匮乏时期,若是遇婚丧嫁娶这类人生大事,一般主家向会周围邻居家借...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旧时农村的碗,碗底往往会刻字。这类碗,碗底一般刻户主(当家人)的名。比如,户主叫王建国。那么,碗底就刻“建国”二字。 为什么...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上海浦东(以南汇为例)方言中,有时会形容一个人像个“铁算盘”。“铁算盘”一词,显然跟老早人们用珠算相关。 旧时,常见的算盘材...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上周末,陪家人去农资商店买种子,见一老式算盘。这类老算盘现在很少见到,遂拍。 印象中这种算盘是老早账房先生使用的。但据祖辈回...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我的童年时光在农村度过。那时,村里娱乐活动少,所以,对于看露天电影这一集体活动,至今印象深刻。 露天电影比当时小学里每年组织...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笔者记忆中的吃萝卜干饭,是苦日子。但想到上海郊区(以熟悉的南汇方言为例),老一辈人日常聊天中高频出现的一句闲话:“个宁吃过三...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十岁以前,家中常吃的4个菜是数条家人腌制的萝卜干、一小块腐乳、一碟清炒紫角叶、一碗咸菜肉丝汤。 那时,全家住在农村,父母为尽...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不一定。 不过观察堵头布,确实是判断一本书是否为正版的重要因素。以上篇笔记提到的三本签名书为例,其堵头布均为白色,但都是正版...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今天中午,在食堂吃到红烧萝卜,邻座的友人直呼“美味”,并感叹了一句:“秋后萝卜赛人参”。 同一道菜,不同的人吃出的感觉不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上篇提到堵头布为白色的精装正版书及判断依据。 之所以强调堵头布为白色,但书是正版;因很多精装正版书,堵头布非白色。 以东野圭...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观察一本书的堵头布,是最快速辨别图书真伪的方式之一。 这18本书,17正,1仿。之前作品中提到过,部分书的堵头布为白色,但确...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说到枣树,总要想起鲁迅先生《秋夜》开篇脍炙人口的那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1.位置:大致位置就是书脊-堵头布(内)。 2.作用:类似于书签,但更方便、无痕。传统纸质书签容易掉落,金属书签、磁铁书签、...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越南盾币一张 越南盾币兑换成人民币,记住“去万,乘3”这个口诀。以书中夹带1000越南盾,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1000/10...
镰刀,是田里劳作时必备的农用工具之一。南汇土语中称其为“横刀”。(音) 图中这把镰刀虽旧,但属于新型的横刀。老式的刀口更宽一些。农户去田头,通常都会带一把镰刀。镰刀,可用来割...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从老宅里找得四样老物件。这些都是8090年代的常见物品,如今已不多见。 1.这种人造革的皮箱,在8090年代很流行。当时的年...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从老宅储物间里翻到约5斤的小额硬币。没什么值钱的,不过钱币还挺有趣。 我花一两个小时,大致规整完这些五分币。发现1976、1...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1.梅花5角,属“第四套人民币”系列,发行时间从1991年至2001年(11个年份)。目前尚未退市,市面上仍能见到。 2.1...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作品,首发公众号,文责自负。 杜瓜,上海农村常见的一种农作物。 其四季皆可种,但种植的人家不多。因杜瓜不同于其他作物,生长周期长,且属爬藤类作物,产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