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报章,无意间发现了这篇《国宝级典籍的“前世今生”》。 朱棣、解缙、姚广孝,《永乐大典》,如雷贯耳的名字,映入眼帘,勾起我的“回忆”。 《明朝那些事儿》刚读完,趁“余温”尚...

浏览报章,无意间发现了这篇《国宝级典籍的“前世今生”》。 朱棣、解缙、姚广孝,《永乐大典》,如雷贯耳的名字,映入眼帘,勾起我的“回忆”。 《明朝那些事儿》刚读完,趁“余温”尚...
我对书法一窍不通。扫了一遍,对徐有贞,印象较深。当然,不是说他的书法有多好,什么“书风古雅、用笔虚灵”之类的。 徐有贞是他的“马甲”,之前他不叫徐有贞,名曰徐珵。瓦剌兵临城下...
民变,满清,当年明月说,如果崇祯只碰到一个,还能对付。但外忧内患一起来,就力有不逮了。 灾荒,加重了流民问题。朝廷财政告急,赈灾本就杯水车薪。加之官员腐败,层层盘剥,真正到百...
《明朝那些事儿》在展现了大明王朝16帝276年恢宏画卷后,出其不意地以徐霞客作为压轴收尾,并由此提出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举重若轻之笔,给...
袁崇焕死了,惨遭凌迟,令人辛酸,我甚至有点气不过。没多久,大明王朝倒了,崇祯自缢于煤山。 我有一种想法,如果崇祯没有杀袁崇焕,他的关宁铁骑能否挽救大明江山?当明年月说,不能。...
线下交流中场休息,邻座不经意聊起,书中女性人物很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于我心有戚戚焉。 纵观全书,相较于帝王将相,女性人物少,戏码、比重小。试想,那些改朝换代、开疆拓土、...
下了高速,“好生活,乡里见”的标语映入眼帘, 顾渚村,农家乐鳞次栉比。青山绿水,是一大卖点。 霸王湖周围树木葱茏,满目苍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陆羽阁依山而建,古色古香...
“数字游民,只工作不上班”,这是我看了报道后,萦绕在脑际的概念。一篇好的文章,有时也是绝好的广告。因着“沪派江南”,春节期间,来到了奉贤(李窑村、吴房村)。为着“数字游民”,...
读一本书,总是有所收获的,所谓开卷有益。参加线下交流,亦如此,所谓兼听则明。最近一次《沧浪之水》线下,便是一例。 东哥聊及“儒法之争”时,谈到除了守住法律底线,还有一个“德”...
读过几本《明朝那些事儿》,对明史算是有点了解。读《儒林外史》过程中,亦给予了相当的“观照”。 文本中“张士诚据了苏州,陈友谅据了湖广”,读来似曾相识。枭雄张士诚、陈友谅都是朱...
端午粽香人尽望 不知夏思落谁家 ——题记 清晨,买早饭的路上,遇见一老妪售卖艾草菖蒲。端午近在眼前,想来此物甚是应景,遂买下2株,挂在门口,一来随乡入俗,二则驱蚊辟邪,图个吉...
我是跟着户外组织来到嵊泗的,因此可以说,是带着使命来的。 清晨7点,各路大军向基湖沙滩集结,现场已是旌旗飞扬、锣鼓喧天。7:30,列队完毕,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头顶,十来个无...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带着对海的向往,我搭上了前往嵊泗的大巴。 在沈家湾码头登船的时候,我看见廊道里的贴满了宣传海报,“好久不见,嵊泗想念”的广告语,映入眼帘,想来谐音...
清晨,听新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偶得。 是日,同好一行前往元荡。行车途中,大家谈兴甚浓。阿成聊及粮食话题,并抛出一个宏大的问题,即曾经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能实现粮食连年丰收...
一部成于上世纪中叶的戏剧,自问世以来,常演不衰,其秘籍或曰魅力何在? 有评论说,《茶馆》的成功在于台词的成功,我深以为然。 一曰:反映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茶馆》有别于小说...
昨《瓶粟斋诗选注》初读毕。应东哥要求,任选最喜欢的3首分享之。 首先,我不是专业人士,读过的诗词十分有限,对诗词格律更是望而却步。 我选诗的标准,就2条,一是好读,二是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