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我倒是觉得和情操有很大的关系。互联网水深,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做事业,但是传统创业门槛有点高,而互联网呢?互联网创业每个人都可以,门槛太低了。他们的这种创业无非就是做娱乐那一块:只要我能逗得了你笑,惹得了你哭,那我就算是成功的。我的创业就是有回报的。
    于是一大群人开始前仆后继,目的只有一个:以娱乐大众为己任,以被大众娱乐为终生奋斗目标。
    每一款这种娱乐APP,甚至是每一个视频,每一个公众号,都是经过精心制作,把你的一切需求都摸透了,于是你只能乖乖把钱交出来,把时间交出来,把你的视线完全给我……。
    尤其是那些低级趣味的,市场太庞大了,在商人看来,简直就是一块大蛋糕,不吃白不吃。
    不要以为你的需求只是你切身想要的,其实很大部分都是被制造出来的。比如大部分公众号都在说别人家的男朋友,合格的男朋友,送什么礼物的男朋友才算真爱……,这些不就是消费制造吗?
    所以,你的消费是被制造的,你的兴趣也是被制造的,因为“大家都在用,你不用就low啦”。
    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希望在手机短阅读里寻找人生真谛,在公众号里寻找正能量。如果一个情操高的人,他会选择去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看,也可以跟那些有思想的朋友交谈,如果一个情操不高的人,那么他的一切知识来源,愉悦身心的资源都需要在手机端获得。他甚至以为这就是一种常态,正常得很。
    好啦,不说那么多了。

  • 你是不是也中了抖音的“毒”?

    之所以想到这个,与今日网络上声讨这类短视频app的浪潮无关,只是因为我很喜欢的小说作者坦言自己近两个月“抖音中毒”。 我很喜欢他的小说,再加上他在网文界犹如高山般令人...

  • 既然大多数奢侈品牌都不了解又没用过,这么评价恐怕是偏见居多,读者慎重取之。

  • 怎么说呢,自己的经济条件达不到,是无法理解的。就像一个月收入3000元的人是无法理解一个月收入30000元人的生活。经常会有人问我,一双300元的鞋和一双3000元的鞋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我穿的300元的皮鞋也很舒服。我告诉他:那是因为你没穿过3000元的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的道理,一个月收入3万的人又怎么能够理解一个月收入30万人的生活。你觉得有人会穿一双鞋不舒服为了品牌而穿吗?我觉得不会。奢饰品都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专注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应该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的,所有的奢侈品都是从普通产品沉淀过来的,就像大多数有钱人都是从没有钱熬过来的,没有质量的产品怎么可能成为奢侈品。文中通过一个事情否定奢侈品的质量有点太过牵强。就像香水类,除了那几个奢侈品品牌 你还有可选的香水品牌。抛开产品质量不说。并非买奢侈品就是为了买品牌炫耀,也有买产品背后的文化和专注产品的态度。就像并非所有的有钱人都没有素质,也不是没有钱的人就有素质。很多人买产品都不像暴露Logo,只图产品的质量,比如买一条400元的内裤,200元的袜子,你觉得也是为了炫耀品牌,你穿过可以换季再穿的袜子吗?今年冬天的袜子一冬天没穿烂,明年的冬天继续穿 。就像葆蝶家 就是BV,就是典型的无LOGO奢侈品。其次,买奢侈品是一个自我激励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没有生活的追求,哪有工作的动力。一个每天穿10元3双袜子的人,他说他想把生活过好你信吗?我现在为了激励员工,所有的奖励从现金换成几百元的内衣,几百元的袜子,几千元的鞋,上千元的衬衫。所以买奢侈品告诉自己不要停止努力。

  • 120
    90%的爆文都在用这个写作模式

    你知道爆文的写作模式吗?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么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就更要看这篇文章了。 几年前买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当时胡乱翻完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实...

  • @寄日当归 感谢😊

    炊烟集 第七刊——莫问乡情

    简书【乡土故事】首档精选周刊文集——【炊烟集】记录你与乡土的点滴,不被时间抹去。 每周一刊 每刊十锦 :由【乡土故事】全体编辑从每周投稿至【乡土故事】的文章中挑选十篇精致文章...

  • 120
    写小说的你应该知道这些常识,而不是技巧

    写作技巧是无意识积累的结果,有些技巧对大牛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对小白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了。 所以对于新手来说,你要准备的不是技巧,而是关于写小说的常识。所以如果你准备写小说,...

  • 120
    业余写作分享|小说是造出来的,你造吗

    加入简书快三个月了,有种错觉,义乌在六月下了一整月的雨,雨浸得世界诗意盎然,我也写了一个月发霉的打油诗发布在简书平台上,这些被屡推首页的诗,一度让写作小白的我开心坏了,有种自...

  • 120
    我月薪3万,会差你一个蛋?

    二狗,你一定不要去那条街。——《王家煎饼果子第35代传人王八临终遗言》 每一条小吃街,只有一个王。——《城管土街支队卷首语》 20岁的王二狗,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金融街。 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