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遵循“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课时落实”的教学实践规律。需要具备相应的、自适的课程思考力、设计力、执行力和反思力。(这是作业设计中最难的,有时羡慕别人能设计出好作业,这是在扎实的学科素养下形成的,包括文本解读能力,也是需要自身欠缺以及亟需培养的。学习本质的知识,提高思考力和设计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检验成果,并进行反思,又推动课程思考力和设计力的提高,滚雪球似的进步。)
二、单元类作业的设计与方法
1、通过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分析学情等方法梳理单元内容目标(其实关系到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先要统整单元目标,补充朱煜老师的:学习课程标准,熟悉年段目标;梳理教材内容,细化年段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确定内容次序;设计教学流程,设计作业方案。崔教授的《如何用大观念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选择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等既有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摘选匹配的内容标准——从既有目标中确定大观念,大观念主要来自内容标准——依托大观念形成一致性的目标体系(要学会什么)——基于大观念的学习要求设计评价方案(判断如何学会了)——围绕主要问题创设与组织学习活动(怎样学会)。
2、制定单元作业目标(类似于如何判断学会了,作业类似于评价任务?)
3、形成作业资源,规划作业内容(搜集,引用,创新、分类)。明确目标内容在各课时的分配,各课时间的联系性与递进性。制作作业活动分配与规划列表
如:目标序号 课时1 课时2 课时3
1
2
3
4、确定作业形式,明确作业属性(本书第6页表格)
5、作业实施,分析优化(朱煜老师说的实施后反思。知行要合一。)
三、单元类作业的探索实践
1、丰富作业类型
2、统整学习内容:结构化组织,统筹单元内容不同课时的作业,强化课时作业间的链接与关联。确保各课时作业依次渐进,力求留出时空增加发展高阶能力的作业比重(每个单元是统整的,这个单元要学的知识点是什么,细化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按新授巩固提高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单元作业设计亦是如此)
3、优化作业使用:延展到教学各阶段。
4、提升作业品质。及时的评价、反馈及跟进,对普遍和个案问题分析和调整(反思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