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用平台聚力“心育” “慧”及师生赋能“双减”
“智”用平台聚力“心育” “慧”及师生赋能“双减”
——景德镇市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心理育人的创新实践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心理育人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如何基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创新心理育人模式,使各种资源更好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全体师生“双减”赋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景德镇市中小学教研所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余丽芳牵头开启了景德镇市域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心理育人的创新实践。
一、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有效整合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实现心理健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构建网络心理教育平台,运用云端数据共享的方式,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作用,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资源和各项应用功能,搭建市级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不断调研修改反馈,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景德镇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了心理课堂、心理咨询、智能数据和心理测评等功能,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了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优化了预防和干预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充分整合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关资源,为全市师生提供了网络课堂、名师示范课直播,以及心理咨询预约和在线即问即答服务,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过程与举措
1.构建心理育人网络课堂新模式。在课堂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显然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些局限,基于此,我们整合区域内专业力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发出优质、实用、系统,符合时代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录像课教材,通过自建平台由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入观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新模式。
2.开展名师名校示范课网络直播活动。此网络平台设置名师名校优秀示范直播课点击,对全市举行的大型课程活动赛事、公开课观摩、精品课展示教学竞赛活动,通过此直播课端口进行实时点击观看,教师、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可以第一时间观看到各校优秀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3.“三素养”模式区域共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强教研为抓手,结合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对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案例分析,从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确定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制定系统的教师教学发展规划,构建“三素养”培养模式,围绕对教师的品德素养、辅导素养、科研素养进行培养打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推进“3+”云平台心理服务模式实现云平台共享。“3+”云平台心理服务模式包含市心理健康教研平台、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平台和赣教云智慧平台心理月报平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模式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效率,还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经验与成效
1.心理咨询预约个性化服务。心理咨询平台预约搭建,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设备进入联系咨询助理,中小学生说明需要咨询的心理困扰,通过平台助理确定选择咨询时间、咨询专家、咨询方式(网络咨询、电话咨询),轻松的氛围、私密的谈话环境和客观中立的评价减少了中小学生对于自我暴露及情绪表达的抵抗,消除中小学生心理障碍,“近距离”而非面对面地实现个性化辅导,中小学生没有顾虑的表达诉求和困惑,可真正了解问题症结,从而很好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2.心理咨询在线即问即答服务。平台集合全市13名资深经验丰富心理专家进行24小时值班制在线问答,当中小学生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在线即问即答服务平台及时得到咨询师回应,并能对中小学生的问题及求助动机首先作出初步评估,再根据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以探讨问题、具体化的方式,给予情感支持和积极反馈,鼓励中小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矛盾交流对峙,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并激发中小学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我完善、悦纳自我、自我实现的目的。
3.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该体系的全面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数据显示,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行为障碍风险从4.2分下降至2.4分,情绪障碍风险从3.6分降至2.8分。这些变化表明,通过“教研”环节的持续推进和“资源”整合带来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积极性。这些进步不仅在学校内部的观察报告中得到验证,也通过家长的反馈得到了广泛认可。
4.教师教育质量和能力的持续增强。积极举行“全市教师教学课堂开放月活动 ”,开展“全市教师心理健康教学技能大赛 ”、“心理微课大赛”等,组织教师参加江西省微课教学比赛、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课例比赛,并依托市心理服务中心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咨询和指导,通过比赛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5.家庭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认知与积极参与。在整合“教研、资源、大数据”三大核心的基础上,不仅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还显著改变了家庭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参与度。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从78%提升至85%。过去常见的专制型和放养型教育方式比例从75%降至12%。
四、特色与创新
1.利用大数据构建中小学生心理预警系统。传统的心理预警主要以人工预警为主。这种传统的心理预警方式无法及时、连续地监控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而利用大数据构建中小学生心理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取学生的全部信息,对有潜在心理危机的个体进行干预。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的各类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人格特征和学业情况等)和由各种移动终端及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其次,对所有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建立心理预警系统的信息分析评估机制。最后,建立心理预警系统的反应机制,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采用合适的干预方式。
2.利用大数据建立中小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档案。之前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以一次性的测试数据结果为准,缺乏对学生心理动态信息的收集,且内容不够全面,尤其不能动态地反映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大数据能有效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信息,并通过整理反映出动态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动态心理健康档案,学校、教师、家长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必要时可以进行干预与有针对性应对与化解,从而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发生。
3.利用大数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首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将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间的互动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节省教师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根据学生动态的心理变化特点,开设不同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群体成长的需要。最后,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互通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推送和定制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数学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