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0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文|张爱敏
导读4.同样是教育叙事,李镇西老师的叙事方法,对我们自己有影响吗?你会做出一些调整或者改变吗?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如是说: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他它不抽象的说理,不严密的演绎,而是夹叙夹议的讲述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不是我们常见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板着面孔,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论证原理。
我很认同这种教育叙事的写作形式。
首先,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感情。
无论是在“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中,还是“‘后进生学生'的转化”“‘优秀学生'的培养”,亦或是“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中,杨守丰、闻春晓、冯珉娟……多么幸运的一群孩子啊,遇到李老师,遇到恩师,这该是最浪漫的故事了。
时而涕泗横流,时而忍俊不禁,时而震撼人心。
因为爱,所以爱。用心灵赢得心灵,用心灵写“教育诗”。正是如此,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用真实的文字,真诚的情感,留下这么多原始的宝贵材料。
值得庆幸的是,用笔记录与学生在一起的日子,教育叙事,课堂叙事,班级叙事……我已在路上。
其次,持续的关注,持续的记录。
与顽童打交道,需要打持久战。
李老师记录万同的成长故事,一次契机,有机缘走近万同。面对“屡犯错误”“屡教不改”的万同,李老师没有放弃,更没有抛弃,而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终于用真诚的爱心与智慧拨动了万同的心弦。万同终于觉醒了,字里行间唯有感恩,感动,感谢。
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记录,都是师生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喜怒哀乐。同一个学生,16篇连载文章。如果不是真爱,哪来得持续的关注,持续的记录呢?
再如对优等生培养,李老师的理念是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锻造卓越人格,让个性飞扬。
在李老师不动声色地描述中,我们感受到爱的教育的力量!
第三,平等对话,拒绝评判。
在叙事中,倾听,往往创造出契机。怎么听孩子才会说,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听出字面背后的意蕴,捕捉信息传递的力量。文字是写给自己,亦或当事人,并不为哗众取宠,为标新立异,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这样,我们的文字才会灵动起来精致起来。
2021年,用纯净之心,绘朴实之文,抒真诚之情……让静静地时光摇曳生姿,留下最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