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试着从“内在小孩”这个角度,来探究一下是什么导致了痛苦。
一、导致痛苦的因素之一:内在小孩的恐惧
内在小孩的恐惧需要经过深入探索才能发现。而且探索过程中,我们最先察觉到的往往不是内在小孩的恐惧,而是功能自我表层的一些恐惧。
举个例子。我很痛苦,因为赚钱少——把痛苦归咎于“赚钱少”就是表面归因。你可以试着继续自我追问,比如:“我为什么赚钱少?”有些人会觉得怀才不遇,觉得社会不公平,觉得是外界因素导致的;还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没什么能力,甚至引发强烈的自我贬低,并伴随着羞耻感。你可能会觉得“是我能力不够,所以才赚不到钱”——你看,你的痛苦已经从“赚不到钱”变成了“我不够好”。如果继续往深处想,那么可能就会更加泛化,比如:“我不仅没能力赚钱,其他方面也不行,我一无是处、一事无成,我没用,我就是个废物……”
再继续追问,你就会思考:“到底是谁觉得我不够好、很差劲呢?”或许是由于现今社会总是以目标为导向,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欲望日渐加重。但在社会评价体系之外,实际上是你本人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两者之间,后者才是关键,你如何看待自己比外界如何看待你更重要。
你自然会去思索:你为何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个认知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场景,比如:小时候被母亲苛责、被父亲惩罚,考试成绩不理想,经常被长辈贬低,自己的性格和相貌会被同学取笑,等等。这些场景总是与“自己不够好”联系起来,时间久了,你就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性格,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创伤性养育的结果,就是我们会把创伤内化成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形成恐惧。
这样你就能得出结论:你痛苦的根源不是赚钱少,而是你的内在小孩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个认知则来自成长早期的创伤性养育——“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个废物”,这就是你的内在小孩的声音。
这就是你的内在小孩的恐惧,你害怕自己“不够好”,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到位,总觉得自己很差劲。
我把上述这种探索内在小孩的方法称为“反复追问”,通过表面问题层层追问,最后你就会发现内在小孩害怕的点、难过的点,而且这个点会引发情绪。这个导致情绪的点就是你的内在小孩的恐惧,也是你痛苦的来源。
事实上,很多人在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够好”还可能有这些表现:想要掌控某段关系,一旦失控,就会感到特别糟糕;不允许工作出任何差池,不愿意被领导批评;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对孩子有过高标准的要求;对伴侣的无能感到很痛心,或者对伴侣的指责特别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