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1、负向情绪是否可以展开来问?可以,但首先要尊重案主是否愿意谈。对于青少年来说,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去谈这些问题。那么就可以在问题简述后去问希望变成什么样子,再去找到例外。有时候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绕开问题讨论好的未来会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对于父母来说也是。
1、关于“不想活了”,可以去看《建构解决之道》第三章关于自杀部分。关于自杀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一定是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让他会有这样的想法。用重新建构的想法来看,他只是想离开一种痛苦,这种痛苦让他不想活下去了。那就可以去讨论怎么样离开这个痛苦,去看到当事人在意的点。另一方面,当事人还能坐在咨询师面前,这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这都是重新建构的想法。面对很多问题,要学会用焦点的思维来思考这个问题、来问问题、来解决问题。
2、关于霸凌别人,一定是有一个重要的需要让他去霸凌别人的。可以在这个过程去找例外,什么时候没有这样做,那如果不霸凌,可以找到什么样建设性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呢。这是一个将问题转成目标的过程。问题的出现代表了孩子需要去学习什么。
课程:
一、向孩子学习
1、需要向孩子学习,去了解孩子。儿童的想象力很好,奇迹问句都会愿意配合,画画也是很好的方法。在了解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孩子的独特性,以及他们看世界的一个情况。
2、面对孩子,有的问题适合直接问,有的则需要去拿玩偶或者小动物来替代,让孩子描述这个玩偶,这也是了解孩子想法的一个方法。
3、面对性侵的个案,一定要注意语言一定要是中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对个案及来访者的保护。
4、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游戏治疗也是非常好的配合方法。例如用沙盘摆一个现状,摆一个奇迹等。画画也是很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与孩子去沟通互动,会很有帮助。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去纠正孩子,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纠正他,他就会停住,这会破坏创造力,也难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5、评量问句可以变形,例如改成脸谱或者用积木,这要求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用儿童或者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来去评量在孩子的世界里对某些事情的状态的呈现。
6、对于青少年特别适合牌卡。因为青少年不太愿意说话,有时也不愿意配合,所以如果可以使用牌卡,会让青少年放松。例如一种优势卡,会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这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帮助。
7、还有阅读治疗、绘本治疗等方法,因为儿童的世界就是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穿梭,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收集绘本或者各种故事,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运用这些故事去讨论,去让孩子感受到解决方法,又不会让孩子感觉是在教育他。对于儿童来说,比较容易收到大人的讯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教,因为这会阻碍孩子的创造力。
8、关于“小青的秘密”,看到尊重、支持、善良等,要学会用故事去引导孩子。同时也要注意评估一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特教的情况,就是他的表现与一般的孩子差异大不大,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孩子犯错、孩子害怕什么、担心什么等等,都说明孩子需要学习什么了。
二、奠定基础
1、小孩子还在发展,不能完全依赖语言技巧,青少年外面像大人,但内在却仍然有小朋友,所以像沙盘这样的方式他们还是都能够接受的。就可以通过沙盘让孩子摆出一些主题,或者是通过摆出来的内容与孩子沟通。
2、孩子的基本发展知识:a、父母要知道孩子和我们不是一个年代,孩子现在的阶段,跟我们也不在一个阶段,孩子更容易接通收下来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这个自我强度是不同的,这是要注意的点。B、青少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认识自己是谁。往往家长都很重视功课,但这个孩子怎么看自己,喜欢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是谁,这都会影响到他交朋友。那等到长大了,在大学阶段,或者成人后,都可能交错朋友,影响自己的判断,朋友可能会毁掉他。所以真的不是只有成绩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是谁,并且喜欢自己,非常重要。青少年要能够看到客观我,不要去和别人比较。C、例如孩子到10左右开始,就会开始有自己的意见,会希望房门关起来有自己的空间等等。但不等于让孩子为所欲为,所以要有一定的规则,界限要明确,但也要有一些弹性。在这里强调不要让孩子网络成瘾,很不好办。要设置玩的时间啊、电脑放置的位置啊等等。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有情感连接,否则没有情感关心,你约束不了它,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也不要设置家长自己做不到的惩罚。D、孩子需要朋友,需要支持系统,可以在一起聊天、骂老师、说悄悄话,这对孩子来说是有帮助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朋友的圈子,因为特别容易受影响。提到的三分之一会上网,三分之一去和网友见面,三分之一就不见了的状况很让人担心。E、青少年阶段不适合爷爷奶奶带。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然到青少年阶段你会管不动他的,与孩子之间有情感才会对孩子有影响。而且这阶段孩子变化速度非常快,第半年三个月就会有很大的改变。F、青少年面对危险,通常不会觉得有那么危险。做为家长要了解到孩子的这个想法。不过,面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