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又读完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被书中一些颠覆认知的观点惊到了,但是细想也确实很有道理,值得我们学习一番。然后大胆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改变自己的生活思考方式,提升人生幸福感。
该书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日本作家古贺史健,书中以青年和禅师对话辩论的形式,借着青年对人生诸多事情的疑惑和不解,逐步向我们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思想的核心: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生活在当下。
一、本书观点总结
1. 目的论: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有其目的,包括愤怒等情绪
根据精神分析创始人佛洛伊德的说法,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这就是原因论。
而阿德勒认为,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并且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有其目的,即目的论。比如:和异性说话会脸红,是由于不想和异性说话、想宅着的目的,产生了脸红的症,确实颠覆认知,但也有其道理所在。
目的论告诉我们不要被过去经历所束缚,要正确的看待过去经历,聚焦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情。
2.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初看这句话感觉此观点过于偏激,但细想一下,确实我们的很多困扰烦恼和人际关系有关,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因为选择和父母意见相悖的职业而纠结,因为工资比朋友低而自卑,因为不会说话而在社交场合不敢放开等等。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人们经常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假如世界上就自己一个人,也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3. 做好课题分离,自我接纳,寻找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认为作为在社会集体中生活的人,我们需要学会课题分离,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在面对一个问题时,首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再考虑如何处理。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应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学习是属于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学习,父母如果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这样肯定无法避免冲突。但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此外,我们要做到诚实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不好的但能改变的,重点关注,去努力改变。把他人看做伙伴,给予信赖,贡献自己的价值,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4. 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专注当下
阿德勒认为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合理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在被卷入战祸而丧命的孩子们面前谈什么“人生意义”。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我们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此时此刻”,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一定会到达某个地方!
如果认为只有功成名就、大富大贵了,人生才真的开始,那么我们就会忽略“当下”,忽略很多美好的同时拥有更多不必要的烦恼。
二、一些想法
阿德勒心理学可以说是在鼓励我们:不要被过去、他人束缚,解放自我,专注当下,过好人生每一天,有一天也会达到某个地方。
书中的一些观点也产生了诸多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尊重和理解。也让我们去试着改变一些固执的想法,改变生活思考方式,拥有更多勇气,拥抱更多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