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张载《正蒙·乾称篇第十七》)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忠信进德,惟尚友而急贤。欲胜己者亲,无如改过之不吝。
修己,即修身。修身之道,诚意正心而已。横渠先生所谓“厚重”,大抵也不出诚意正心,宋儒有时又称之为“敬”,厚重更多强调治学的态度,其相较于诚意正心,含义反而狭窄了。知学,有立志求学之义。德,修身的效果,为道之用,仁德之义。固,固陋。固字在此容易产生歧义,固陋与坚固的含义几乎是相反的,一个是贬义词,一个是褒义词,若放在现在,这样用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在古文里,我们得自己去推敲。
横渠先生说,修身必须先端正治学态度,态度端正而立志求学,仁德修养就会有所进步,为人可不再固陋。
《文言·乾》: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忠信,厚重知学的另一种说法,厚重为忠,知学为信,即信念。胜己者,即贤人。
横渠先生说,忠信进德,必须善于和贤者交朋友,但是要使贤人愿意和自己亲近,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坚决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2.91
(张载《拾遗·近思录拾遗》)横渠先生谓范巽之曰:“吾辈不及古人,病源何在?”巽之请问,先生曰:“此非难悟,设此语者,盖欲学者存意之不忘,庶游心浸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耳。”
范育,字巽之,张载的门人。
横渠先生对学生范育说:“我们的学问比不上古人,病根在哪里?”范育不懂老师的意图,于是请老师解释。
庶,希望,期待。游心,潜心。浸熟,持续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深刻理解圣人之言。
横渠先生说:“这句话其实不难参透,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学者能够时刻牢记我们与古人的差距,通过潜心学道,循序渐进不断领悟圣人之言,期望有朝一日突然就悟透了其中的道理,犹如从沉睡中突然醒来一样。”
“存意之不忘”有两种理解,一是面对差距,以古人为榜样,久久为功;二是面对差距,不自暴自弃,犹如孟子所言“舜人也,吾也人也”,从而奋发图强,而不是认为先贤是不可及的。
大寐之得醒,即上文游酢所谓“涣然不逆于心”,其状态即上条所谓“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