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当这年已经虚岁满四十四岁的鲁昭公提前入住储备武器的“长府”并开始武装公徒和来自臧氏、厚氏的武装时,季氏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警惕性来。根据之前的分析,此刻鲁国六卿和主要大夫格局为:
可见以“桓族”为核心的季、孟集团和叔孙仍然基本控制住鲁国内政,而来自“孝族”的臧孙和厚孙处于权力核心的边缘。
同时根据自从“舍中军”(昭五、前537)“乙模式”配置的两军将、佐为:
从昭公一派的行动计划来看,仅以季孙意如本人及其小圈子为攻击对象,包括季孙本人和他的同父同母兄弟季靖(公父穆伯)和季鞅(公之),很快将公之杀死并将季平子及其少量私人武装困于台上,并拒绝其流亡的请求而执意要置其于死地。对于年幼的孟懿子,鲁昭公在攻击初步得手之后颇为策略地派出大宰厚孙前去迎接孟孙,希望将其拉到自己一边来,同时想必也已经派人去通知了叔孙氏。按照昭公之前的理解,一向相对维护公室的叔孙氏应该相对更加容易争取,但是没想到最大的变数恰恰就出在这里:
……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凡有季氏与无,于我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鬷戾曰:“然则救诸。”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遂逐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可见尽管叔孙婼本人长期与季、孟集团保持距离,并试图充当公室与“桓族”之间的仲裁者角色,但是对于叔孙氏广大家族成员和臣属而言,只有季氏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从“作中军”到“舍中军”以来凡四十六年间,“三桓”子弟通过加入“公族”和“公行”广泛获得了原先在各自家族中不能享有的权利和地位。除此之外,季氏主导下对莒、邾、鄫、杞等国的扩张策略,也确实给以“桓族”为代表的鲁国广大贵族扩大了实际利益。作为主要受益方之一的叔孙氏家臣和子弟,在面临选择时候自然理性地站在了支持季孙的立场上,并不惜主动出兵驱逐公徒。
由于此前昭公一派武装已经将季孙及其近臣围困在台上并等待季孙本人自杀或者出降,因此放松了警惕,由于周历九月相当于现在的公历八月,士兵普遍因为怕热而脱去了沉重的铠甲。当叔孙氏家臣打着旗号攻入时公徒完全失去抵抗意志迅速地逃走了。
叔孙氏的出兵后果是导致原先观望之中的孟氏也迅速站队,直接将前去联络的大宰厚昭伯杀死,并加入了驱逐昭公一派的行列之中。
此时其实仍然有一个可以考虑的应急措施:就是装作此次政变其实由诸卿、大夫发起,而昭公只是被胁迫参与,也即重施当年“费之叛”的故伎,由臧孙、厚孙等承担公子慭、南蒯等人的责任,以保全国君继续立足,以拖延时间等待叔孙婼从阚邑返回重建两派之间的平衡。不过子家羁的这一建议遭到昭公拒绝,一方面是由于其口中的所谓“不忍”,其实另一方面是非常现实的,也即对于同样的套路季、孟一派不可能上两次当。
终于在和此次政变中地位最高的支持者臧孙赐(昭伯)商谈后,鲁昭公决定与对手彻底决裂,并流亡齐国寻求支持,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