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深入阅读《活在课堂里》我的风格设计这个章节时,其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对于教师而言,何时有了自己的风格,何时就真正有了独立性,就成为真正的教师。”这句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初入教育行业的那段日子,那时我四处学习,模仿他人的课堂风格,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本章节中详细描述了五种典型的课堂风格:理智型,善于以理服人;情感型,善于以情动人;自然型,善于润物细无声;幽默型,善于用于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技巧型,善于运用多种技巧来引导学生。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眼前一亮。其中,我特别被自然型风格所吸引,它娓娓道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我渴望能够拥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我知道润物细无声的课堂,对于自身的学识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学科知识点要求,还要涵盖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想要这样的课堂,需要备课时大量的收集资料,认真研读课本中的每一幅画,每一句话中需要收集到的知识点,能提前设想好有关问题和面对学生会提问拿着问题,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想拥有这样的课堂。
然而,如何形成具有个性的课堂风格呢?书中明确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需要从对号入座走向主动设计。在了解各种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经历、学科特性以及学生基础等因素,进行综合建构。这种建构式的备课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尝试和创新,从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课堂。
其次,我们要从模仿走向私人订制。在初入教育行业时,模仿确实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从名师身上汲取经验,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需要逐渐摆脱模仿的束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私人订制。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我们要从单一风格走向综合融通。每个教师的独特风格都是从自我生命中长出来的。这个生命既是唯一也是多元的,融合了理智、情感、幽默和技巧等多种元素。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成长和反思,将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综合融通的教学风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理清思路,逐步击破障碍。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通过深入阅读和反思,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和追求创新,我一定能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为学生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