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这节课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怎样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安排是,三年级上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因此,我确定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是: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然后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谈论,以达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的学习目标。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二是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心理机能成熟正在进行的发展水平,是儿童有可能达到的较高发展水平,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以解决问题。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称为最近发展区。
针对本节课内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
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1.列竖式计算。
列竖式32×67= 45×12=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新课展开。
(1)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145千米。李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你能估一估吗?
(3)怎么算出准确结果。学生独立尝试,再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总结算法。
3.巩固联系。
完成做一做。点名到前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强调易错点。
怎样在课堂中体现“学为中心”,让学习真实发生呢?如何在讨论、交流、对话中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混沌走向清晰,从散乱走向结构?带着思考展开了今天的教学。
一切按照预设的情况,复习两位数乘三位数,总结方法,再引入新课,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划让学生多说一说,让学生对话,总结出方法。学生说的不全面,我就想代替他们,但是想想还是要多让学生说,因此找了好几个学生才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说完整。
引入新课后,先让学生估算,大概算出145✖️12的结果是多少。再独立尝试列竖式。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我巡视了整个教室,发现绝大多学生居然都写对了,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不管是格式还是运算顺序都讲的很正确。所以后面我就让学生一总结方法,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就直接进入练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