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作业布置
课后为巩固思政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依据案例内容合理布置实践作业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案例,深入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去观察记录医学实践中的思政现象,像在科室会诊时医生们体现出的团队协作精神、面对不同患者时展现出的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等,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对医疗实践产生的积极影响。
还可以布置撰写实践心得的作业,让学生回顾案例学习以及实践观察的过程,谈谈自己对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实践教学的新认识、新感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政素养更好地运用到自己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挖掘医学实践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深化对思政元素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案例反思引导
引导学生对案例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元素,反思自己对不同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比如,在面对医疗案例中的伦理道德困境时,自己能否准确判断并依据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合理决策;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考量思政元素在实践应用中的可行性,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所倡导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医疗操作和行为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例如:“在本次案例学习中,你认为最难以把握的思政元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结合实际医疗场景,你觉得案例中所体现的思政要点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建议能够为案例库的优化提供宝贵反馈,帮助案例库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推动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适应新时代医疗环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