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大人[1]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2]而天弗违,后天[3]而奉天时。
(《周易·乾·文言》)
【注释】
[1]大人:古代对德高者的称呼。
[2]先天:先天时而行事。
[3]后天:后天时而行事。
【解读】
《周易》所说的“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合序”,弗违天而“奉天时”,实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医学养生方面,古人强调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具体论述了与春气相应的“养生之道”,与夏气相应的“养长之道”,与秋气相应的“养收之道”,以及与冬气相应的“养藏之道”。王冰认为,凡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六气一十八候”,诸多气候和物候,分别体现了“春阳布发生之令”“夏气扬藩秀之令”“秋气正收敛之令”“冬气正养藏之令”,“故养生者必敬奉天时也”,“必敬顺天时也”。王冰所反复强调的因四时之序而“敬奉天时”“敬顺天时”,正是继承了《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思想,在养生学上有重要意义。
【参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鼠化为鹫、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次谷雨,初五日萍始生,次五日鸣鸠拂其羽,后五日戴胜降于桑。凡此六气一十八候,皆春阳布发生之令,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