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沟通会让自己处于防守的姿态,对方一一打来,老师们只能一一抵挡过去。探析这类老师的心理就是
如果主动出击,那么老师们则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
有的老师的专业能力非常强,但是却疏于与家长沟通。有的与家长沟通了,但是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对于家长的角色定位却十分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仰望星空型
这与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很害怕表达自己,是因为害怕遭到家长质疑。做事情犹豫不决、缺少主见,也缺少批判力,觉得家长说的就是对的,很容易盲目听从家长意见。回忆起十三年前的那个初夏,距离我签约七中快半年,一天,在操场上跑步内心莫名地沮丧起来,我想我该如何面对我的学生,我站上讲台要跟他们说什么,讲课文该讲什么?怎么讲。这一切脑子里似乎都模糊起来。毕业第一年,我被借调到市里一所缺少语文老师的兄弟学校,我连学生都怕,那就更怕家长了。
第一次家长会,我躲在办公室,班主任讲完了,家长们开始去找各科老师,我身边也开始围了家长。
“你就是李老师?”
“是的!”
“我是辛毅的妈妈!”
我心里一惊:就在前几天因为背书的问题我还狠狠收拾了这娃,这下子可好,家长找上门了。我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如果她提起这件事,我该怎么去应对呢?
新老师越是不自信,就越是容易让家长质疑:你到底有没有能耐带好我的娃?不管我们遇到的家长多么有能耐,阅历有多么丰富,也许是领导,也许是高技能人才,那只代表他在他那个领域是佼佼者,但是在你这个领域,你没日没夜训练了好多个年头的专业知识比他扎实吧?所以凡事要讲方式方法。在教育方面,对事件要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力,所以新教师要努力钻研,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eg:医生),尽快长成一名值得人信赖的新手教师。
“我孩子可喜欢你了!说你特别负责。”辛毅妈妈说道。
接着,身边家长也都争着说:“我孩子也好喜欢你!说你就教他们一学期就要走,都很舍不得你!”
其实,人就是这样,如果说别人看到的是你阳光的样子,那周围的人都会说你就是一缕阳光。
不管水平怎样,态度是第一位的,摆正,你是为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而努力着。你看,这前提是什么?是孩子喜欢你,家长不了解你,但是孩子回去会说。所以良好的家校沟通有一个很好的前提是孩子站在你这边。
第二种:居高临下型
我在想辛毅为什么要这么跟他妈妈说我很负责,而不是打我小报告呢。一是与小学老师有关,这是在我女儿上小学后我才明白的道理。小学老师是所有阶段中,对孩子最有威慑力的时候。小学老师对待孩子的严格不以家长在身边为宗旨。(eg:黄老师)
有的老师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没受到过啥委屈,也很少被人质疑。但是当走上工作岗位教育观念和家长的理念发生了冲突。比如,针对英语、语文等学科涉及到背诵的部分, 有老师会规定时间,用抄很多遍来帮助孩子记忆。但是孩子可能就跟家长抱怨,家长就可能找到老师。
如果老师在倾听家长反馈表现出不屑一顾、心浮气躁,或者语气上表现出不耐烦,那么家长会发现跟你沟通是困难的,当一出现问题时他不是直接跟你沟通的,而是找到领导,你看看最后受伤的人是谁?(eg:关于宿舍直接告到校长)
三、和谐有度型(最好的关系)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谐友好的家校沟通关系固然是
十多年前,我刚入职,带的第一个班是盐米班,遇到之前韩老师说过的被忽悠来当班主任现在已经退休的李萍老师,她就是把这个班集体当做家,而她就是妈妈。周末的时候给孩子们买很多卤肉,把她女儿穿不了的衣服给家境比较贫寒的孩子,成绩下降了跟家里人一起分析原因,一起进步。
例二:时金柱老师的带班之道:把班级建设成家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是孩子的爸妈,回到家后家长才履行家长权益。我陪孩子是周日到周六,你陪孩子是周六下午到周日,还要干仗?那谁带得多?
老师们看到你比他还要爱他的孩子的时候,他能不对你翘起大拇指吗?
例三:张老师对彭超的爱:一双手套温暖一颗心
因为你真正在爱孩子,所以家长就是你坚强的后盾,对你的决定就会全力支持。“只要你一视同仁,用爱用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待每一个家长,只要孩子能成长变化,只要家长能感受到、看得到,就没有哪一个家长会对一个爱他孩子,用心教育他孩子的家长‘发难’。因为我们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就会形成和谐的老师和家长关系,就会成为孩子毕业多年后或离开你多年后,一直尊敬的老师。因为你的教育行为、生命状态影响到了孩子和家长的生命与状态。”
但是要把握好的度,因为不只是老师和家长之间,凡是人和人之间那肯定都是有界限的,距离太近,管理上面可能就会带来难度。(eg:家长给我微信说要给孩子入团名额的事情,他侄女考试考了300多让我帮忙参考志愿的问题,侄子想来我校就读想找熟人问题)
需要,毕竟还是要有界限,这种界限就要靠你把握好“度”,如何去处理这些个事,就是考验一个人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时候。
家校之间的距离有多远?那就在于人心之间有多远,一个成熟、优秀、卓越的老师看待家校问题的角度一定是准的。作为新入职教师,到底如何才能建立起与家长良性互动打交道,共同做好培养孩子的工作呢?
总结一下:
一是不卑不亢,修炼专业之道;(家长想要什么?)
二是换位思考,挥洒为师之爱;(学生想要什么?)
三是进退自如,掌控家校之距。(自己想要自己?)
2022年8月15日于静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