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前情回顾:在积极心理学中,心流状态(俗称心流区域)是一种心理操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从事一项活动的人完全沉浸在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和乐于享受的过程中活动。从本质上讲,心流的特征是对某项工作的完全吸收,并因此而丧失其时空感。简单来说,心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当你在极度专注时,完全沈浸其中,效率和创造力提高,让你忘记时间、忘记饥饿、甚至忘记所有不相干的身体讯号。但坦白来讲,即使进行了相关的知识学习,好像在日常学习中也比较难以践行这样的概念,效果不佳,本身的拖延症比较严重,这就必然导致学习效率和最后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预期落差。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拖延症的加重,本质原因我认为是在学习中很少长时间处于心流状态,并没有对自己的课程学习完全吸收,并因此而丧失其时空感,降低了效率和创造力,那么此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形成心流原则。消除所有外部干扰,为了达到流动状态,我必须消除所有外部干扰。每次我分散注意力,我就会被带离心流状态更远。因此我需要有意志力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一路上分心。利用你的意志力和注意力会消耗能量,所以你绝对需要在你的头脑敏锐和充满活力的时候这样做。如果你在疲倦和精力耗尽时试图进入心流状态,这会感觉像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你会更容易分心,并且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完成任务足够长的时间来进入心流状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学生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时,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因此,学生应该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设定目标:在学习中设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时,心流状态更容易出现。挑战自己:心流状态通常是在面对适度挑战时出现的。学生应该尝试挑战自己,寻找适当的难度,但不要太难以致于失去动力。集中注意力:进入心流状态需要全身心的专注和注意力。学生应该消除所有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比如手机、电视和其他干扰因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进入心流状态的学习环境。这可能包括减少噪音、使用舒适的家具和设备以及避免过多的干扰因素。认真思考反馈:心流状态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反馈。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工作和思维过程,以便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并作出适当的调整。(打算在后续的报告里慢慢检验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5.2
地点:笃学A604
原则一:即将脱离心流状态时,马上去天台吹风,不携带手机
原则二:制定合理的目标
原则三:使用合理的奖惩机制
过程:5.2 我在笃学A604复习英语六级,计划在两个小时内做完2022年12月的六级真题,由于是限时训练,所以我没有在中途进行休息,也就没有运用到原则一,但是原则一在前几次的检证中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主要是检证原则二和原则三,在限时训练的过程中,我运用番茄闹钟进行计时两小时,说实话这次尝试不运用原则一来进行心流状态的延长是有一定挑战的,毕竟前几次我都需要原则一来进行辅助,做题过程中确实是有想要拿起手机的冲动,但想到如果触发了惩罚机制,那就会得不偿失,倒不如认认真真做完手里的试题,让自己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心流状态,最后我完成这套试卷用了一个小时五十分钟,也算是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触发奖励机制,这样一次次会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二三是有效的,下次准备把三个原则都一起使用
时间:5.12
地点: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的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