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重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教学心法的理解。每读一次这些教学心法,再联系平时的教学实践,觉得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
“少才是多”教师讲得少,提示得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多,学生有了思考,才可能生成课堂上的好教材。来自学生的好教材才能更好地激发生生互动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设计一堂老师讲得多的课不难,而如何设计一堂老师“少讲”,甚至“不讲”的课才难,这样的课要求我们老师精心设计“高认识,高参与”的问题或活动,点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造出新的学习材料,实现“无创造有”,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
“慢才会快”,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式的规范和关注。这样的“慢”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学习个体的尊重和关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接近每一个学生,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展开对话,进行互动,才能有思维的碰撞,创造出新的美好。
“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这些教学心法的魔力源于他们是真正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