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行走的活动现场,会场外有很多的新书,好几次走过那些书,心动还是按耐住想买的冲动,因为我知道行李太重,我带不走。而且我已经拥有了那里的好些书。这次出门,还好有姐姐护航。否则以我身体状况无法独自出门。
但是我还是想买一本小尘老师的书,预售,如果来不及送到会场,到时可以寄到。不管到的了,到不了我都要买一本。陈老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是学习她这么多年,我渐渐脱离轨道。直到去年参加挑战300天活动,才算某种意义上的回归。但是在知道挑战失败的情况下,我又放弃了,因为直通教育行走的目标无法实现了。工作太忙,身体太差,每天晚上等二宝睡了,往往是十点十一点开始总结一天的行动,憋我的500字。有时就写着写着睡着了,过了十二点。有时在简书发了,心满意足,忘记复制打卡了。一次两次,终于把机动的几次用光了。挑战失败,我开始怀疑自己写下的文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的才是永恒。但是我流水账记下的那些东西有意义吗?这些年工作生活带来的打击还不够吗?
翻阅小尘的书,也是在回顾我的精神成长史。我是1997年入职,读师范当老师,并非我的本意。我想上高中考大学。第一年,每天批改作业的同时想的是什么时候可以退休。我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98年,学校订阅的一本小书进入我的视野,是的,小尘书中提到,就是《素质教育博览》。诗意的文字,慰籍了我孤独的心灵。后来改版为《福建论坛》,全校大概只有我一个数学老师看,所以看着看着就是自己的了。那时郊尾学区的林高明老师现在是市进修学校。他笔耕不辍,经常在杂志看到他的文章。2009年,张文质老师来郊尾,我去听课,买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新父母学校》。自此,又开始产生链接,我加入一加一教育网。2012年加入优培写作小组,参加了溧阳写作笔会。认识了一期二期三期的优秀老师们。(这次参加教育行走2012年相聚的除了文质老师,刀哥刀嫂,还有彭文峰,段振富,陈伟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因为一直都是容易放弃的那个人,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是沈旎,非常优秀。但是和我们学员互动太少,所以后来其实我也跟刀哥拜师,刀哥应该不记得了,但我永远记得,因为自己不甚努力。我还跟草儿青青老师拜过师,但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坚持,外人如何推动你的成长?小尘老师提到因为摔伤,研读刀哥的《跟禅师学做教师》《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写了很多感悟,恨不得自己当时也摔伤,从忙碌的工作中脱身遁入到教育的乌托邦。但是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小尘这个样子吗?我也曾经有过去卫生院吊瓶,把《教师月刊》带去如痴如醉的看着。但是我写读后感真的是弱项。记得当时一加一教育网上征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我愣是憋不出来。所以我的写作也是短板。工作20几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说起写作是短板,小升初的时候,我的作文没有写完,中考的时候,我的作文也没有写完。毕业工作后,我在市报上发表过两篇文章留偃旗息鼓了。优培写作小组交过几次作业也就没有继续了。只有激情,没有坚持长期主义是不行的。感觉二十几年的人生是虚度的,当然这二十几年经历的人生变故,也让我浮浮沉沉。感觉被偷走的二十年,无法赘述。
记得2012年在溧阳,其实心里非常愁苦,但是张老师据说会看面相,但是竟然没有看出我的痛苦来,很是失落。小尘写师父的读后感,我也是每每都看。小尘后来的数学日记,我也在那一年六年级班试行效果不错。2014年,因为心中不灭的想法,参加了进城考试,遭遇滑铁卢,直接调离中心小学。这一次的失败对我打击很大。然后我开始备考二级心理咨询师。2017年教育行走在厦门举办,这么近,而且全公益,带上自己就行。当时入选名额只有三百人,知行社,优培小组成员优先,于是我写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扣开了行走的大门。三天时间,我胃口大好。睡眠大好,每天全神贯注听课,笔记满满的。回来就开了公众号。之后的每一年我都在关注教育行走。从第一届开始,小尘老师就在深度参与,因为有了小尘的付出,我才有每一年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天在会场,我认出了黄方老师,我认出了程锐刚老师。2017年厦门,我也在观察小尘,她非常忙碌,默默地在做自己的事,当时很想找她合影,但是我也是社恐。就是这次,也没和她合上影。25号早上,我抓了个空档和刀哥刀嫂还有丢丢拍了合照。和12年的夏天行走呼应了一下。(三点多。到六点才写了这样的一千来字)。晓霞老师和小尘老师都是长期主义者,越担当越成长,是这样的。我还跟着小尘在坚持读小组读书打卡。
18年二胎以后,我渐渐不读书不写字,因为人的精力有限,那时我骨折,怀二胎,去福州参加咨询师答辩,几个亲戚孩子寄读在我家,刚好在我的班级。精力无限透支,因为我是完美主义,秉持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悉心教导。2020年学校开始课后服务。也就是说又加班了。孩子孩子,按一土的说法,养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来帮忙。但我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自己带娃,辅导孩子,学校加班。抓女儿学习。几年来,生生把自己身体搞垮了。也把自己的两个孩子耽误了。教育行走最后一天,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彩蛋,《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很早以前我也买过生命化教育的这本书,但是从2017年不读书开始,我已经返祖了。2018年,其实我还是读书的,但是听的是樊登读书。是掰开来了,揉碎了跟你讲。所以不会读书了,脑子空空,笔下空空。身体也很差。忙即心亡。是这样的。我错过职称评审,错过很多东西。女儿高三,我开始及时止损。但是也做错很多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