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而后思,思而后悟,这就是收获。
张老师在《手中有书,远方有导师》中写::远方的导师呢?可以是具体的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本书。导师不单单是你教你技术,更多的是精神的引领,包括某些智慧的启迪。
如此看来,对于我来说,张老师就是远方的导师啊!
最初认识张老师,是在文字里。
2017年的春天,晓霞盟主组织《奶蜜盐》全国共读,我一口气参加了三项活动。
作为替补,成为”最美朗读者”;发起招募,负责”最萌朗读者”;积极参与,加入”最亲朗读者”。
或许,这般热情引起了张老师的注意。
2018年,宁波的光华学校。在铺天盖地的蝉鸣声里,张老师笑呵呵地说,啊,我知道你。
那是我笫一次参加教育行走,简直像燃爆了生命,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
我也第一次发现,作为活动创办者的张老师,居然从头到尾在场,不曾离开。
2019年,浙江嘉善。因为担当”十万班级,百万家庭”的共读指导,有机会参加家庭指导师的培训活动。
大约是父亲去世不久,看到张老师,竟觉得委屈,很想一股脑儿说说心里话。
张老师说,努力发展自己。
2020年,东山澳角。我赶了三天三夜的火车,终于抵达。跨越千山万水,只是为了追寻。
在诗人许海钦先生的美丽花园,张老师说,你是个勇敢的人。这么远来,为了什么呢?
我无比笃定地相信,坚持追寻远方的导师就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成了教育行走直播专栏的第一人。
晓霞老师说,你的教育勇气来自哪里?
是啊,来自哪里呢?
我终于明白,来自张老师的文字。
张老师说,你在读一本书时,会觉得阅读太有难度了,但哪怕你只是读到一个好的片段,甚至读到一个好句子,也许就可以照亮你的一生。
2020年和2021年的跨年朗读会,我都参加了。
当我朗读张老师的《哈扎拉尔的微笑》,仿佛有一道光,将我的内心照亮。
于是,我通透地觉察到生命因此而获得幸福的满足。
致敬远方的导师。
亲爱的张老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