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的类型:
(I)按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
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象,又称为瞬时记忆。
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
保持的时间:0.5~3秒.——斯珀林的部分报告法.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完全依据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
(2)短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保持的时间: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
(3)长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保持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一生.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信息编码(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按所储存信息的类型)。
(II)按照记忆的意识标准,记忆可分为两种(格拉夫和沙赫特):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外显记忆: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区别:
①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②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记忆有影响,对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
③加工特点不同。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的并需注意资源的过程;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加过程,是无意识的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III)按照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
回溯记忆: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IV)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
真实记忆: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有两方面的解释:实验程序、理论解释:
(1)DRM范式(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的实验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的研究相似: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
DRM范式的实验程序: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间(关键诱饵)和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然后在测试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实验结果: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出“旧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出中率(即真实记忆)。
(2)安德伍德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与布雷纳德和雷纳的模糊理论既可以解释错误记忆,又可以解释真实记忆。这说明这两种记忆在理论整释上有共通性。
(V)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记忆可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
元记忆: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的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客体记忆: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早期的记忆研究和学习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I)艾宾浩斯和节省法:
实验特点: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实验过程:艾宾语斯用稳定的速度大声反复阅读无意义音节,直到能将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忆回来为止。然后记录下学习这个音节来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如一个月),他采用同样的方式重新学习这个音节来,直至正确,回忆出来为止,测量出重新学习音节表所需的时间和次数。
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两次对比的学习时间和次数的节省,节省量:指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次数比值
评价:优点:该研究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节省法至今的被用于探讨有关记忆的重要问题。不足:①在实验材料上,无意义音节表是人为的,不贴近实际.②在实验被试上,只有一个人,数量过少。③没有体现学习经验对记忆的影响,即忽视了有关记忆的其他特征
(II)巴特利特和再现实验.
实验特点: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画);研究方法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被试有20人。即在艾宾浩斯的实验上加以改进.
实验过程:(1)重复再现:让同一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多次回忆,将回忆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2)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原材料(记住的),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的材料,一段时间后进行再现,以此类推,直到被试20,得到一条“记忆”
记忆变化的趋势(系列再现):精细组织、简单化、命名、细节的保存.
评价:优点:涉及了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表明了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不足:对实验的控制严密性程度不够,研究过于含糊,对记忆规律的观点也相对难以检验。
(III)中国的曹日昌也进行了有关研究,方法与国外相同,将记忆表现出的变化分为简略、概括,完整、合理,详细、具体,夸张、突出。
学习的早期研究是和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I)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一个原本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此种无条件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后,就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时的反应就变成了条件反应,而中性刺激则变成了条件刺激。
实验对象:狗.
实验过程:把一个中性刺激(铃声)随同无条件刺激(食物)一并呈现给狗,经过多次配对呈现后,狗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声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II)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如果结果是正面的,那么在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如果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负面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不再出现,那这一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这种行为的压抑过程被称作消退。
实验对象:老鼠
实验过程:把一只老鼠放在“斯金纳箱”里,它偶然按下操纵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即“学会”按压操纵杆获得食物。
(III)总评:经典条件反射对有些学习过程很难解释—人们有时找不到确定的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它不同,操作性条件则看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习程更加吻合。
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的方法有回忆法和再认法.
(I)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自由回忆.
(1)系列回忆: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可以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巴特利特的再现实验就是采用这一方法.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2)对偶联合回忆:有检验法和预期法两种程序.(卡尔金斯提出)刺激相似性低时,记忆容易;而相似性高时,记忆受到干扰。
(3)自由回忆: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II)再认法
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先前学习或记忆过,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正确被觉察。两类测验:(1)是/否再认测验:“二择一”的选择,被试猜中的概率会很高。(2)道选再认测验:多项选择测验,减少了对问题猜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