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课例
一、感知“平均数”,激活儿童已有经验。上课开始,吴老师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听说过平均数吗?最近一次考试中,你们都投了多少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成绩,吴老师走向黑板并做简单记录。“平均分”怎么得来的,你们知道吗?同学们一言我一语的表述自己的平均分的理解。吴老师板书:(100➕62+73+92+80.……)÷47=92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92份的呢?总结92分代表了班级的整体水平
二、走进“平均数”,丰富儿童对“平均数”的理解
吴老师请四位同学用磁扣摆出了3、6、7、4这四个数,引导学生观察,并估计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可能是几。吴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计算过程,她根据学生计算的结果再图上五颗磁珠的地方划出了一条水平直线,转身对估8的那位同学说快问问大家为什么不估8呢?原来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平均数的“家”是有范围的。请同学们在黑板前将磁扣自然移动,体会“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得到平均数。
继续追问:假如E是20,平均数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是1,平均数又有什么变化?总结,平均数虽然有“代表性”,可是它也很脆弱,容易收到其他数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解决真问题,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小明的身高155厘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会有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