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我们如何思维》约翰·杜威(美)---20250106日知274
Chapter 05 如何通过逻辑进行智力训练
1.逻辑的意义和内涵
从广泛意义上讲,逻辑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所有经过思维得出的结论,不论最终的结论是对是错,都属于逻辑。
从最狭窄的意义上说,逻辑的过程必须具备严密的论证,最终的结论也必须是合乎逻辑的。
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把孩子天性中已经具备的自然思维能力转化为经过检验的、更加有助于他们智力发展和提升的专业思维能力,把他们内心的警觉和好奇转化为更具有意义的联想和持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成长当中,养成细心、警觉、深入思考的思维习惯。
2.怎样看待纪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很难把纪律看作是正面的,更多的人觉得,纪律于人而言,唯一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能磨炼一个人,人们被迫遵守纪律,最终为的是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纪律的实行是得到结果之前的准备。
我们对纪律的错误看法:纪律对人的磨炼往往是无情的,就像持续不断地捶打一块有杂质的铁矿,目的是让它成为精铸的钢材;还像是军队的严酷训练,为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优秀的士兵。不过,这样的比喻似乎并不恰当,确切来讲,这些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是让人获得井然有序的行动模式。
从智力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纪律会更加客观,也更容易认识到纪律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纪律等同于自由,而不是一种强制和约束。这是一种智力上的自由,是有效智力的习惯性力量,这种自由不仅不会受到外在行动的阻碍,它也能让人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判断,不会受外界信息的干扰,也不会随波逐流。
只要一个人达到了智力上的完美独立和自控,他的思想就会变得自律。所以,思想自律是一种智力和控制力达到一定高度而自然形成的力量和能力,它是人通过原始的天赋,在后天的成长和锻炼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有效力量。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律的能力,那么,即使在没有外界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之下,他也能够依照合乎社会规则的方法行事。这也是教育的目的,即让学生这些社会未来的主导者培养和学会这种自律精神,而无论在何种形势和环境中,纪律都是具有正面意义和建设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