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我们如何思维》约翰·杜威(美)---20250105日知273
Chapter 04 校园中思维训练会遇到的障碍
所谓的“思维训练”,无非是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联想能力,让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科学的方式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借此形成自己的习惯,从而更加广泛地认知事物。
在学校,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业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及方法这三个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又往往构成了校园生活的全部。
1.什么样的思维训练是合适的
思维训练就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联想力和探索检验的习惯,使孩子更加有效、广泛地认知事物。
思维训练的实施者教师应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他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习惯,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第二,他要研究致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差的条件有哪些。
一个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到全面研究——既了解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又对学校的基本环境做了研究,并了解了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他才能更客观、更容易寻找到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校园对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
(1)学生接触到的人的态度和习惯;
(2)学校所教授的科目;
(3)当前时期的教育目的和理想。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候,榜样无声的行动要比千言万语更具力量。比如在校园里的关键角色——教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青少年来说,教授一个科目的教师的个人特点往往与科目密切融合,孩子不会把一个老师同他教的科目隔离,更不会将二者分开。对于自己遇到的任何事情,孩子的反应只有两个——接触或者离开。而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孩子总会对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评论,要么是喜欢和同情,要么是讨厌和反感。在学校也是一样,要么是喜欢老师,要么是不喜欢,对教师所讲的科目的态度也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紧密连接在一起,或者接触,或者离开。
若学校、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训练看作肢体训练,只是让他们机械地完成一项动作,不顾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想,认为只要重复练习就能达到目的,那最终也不过是学会了这一科目的基础和表象,深层次的东西还是被埋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