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我们如何思维》约翰·杜威(美)---20250104日知272
Chapter 03 自然资源在思维训练中的作用
1.自然思维力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
接受思维训练的前提是一个人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能力。教育的目标是在具备了自然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训练,让人学会正确地思维。
教育和学习是一种互动,它们是同时进行的,相互对应,这种关系就像是商场里正在交易的卖家和买家。当然,对于教学和卖家来说,事情也可以是这样:即使没人从一个老师的课程中学到东西,他也可以说自己教了;卖家也是,即使没人去买他的东西,他也可以说自己卖了。所以,不仅仅是思维训练,在任何一种课程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中,学习者都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
在思维训练当中,学习者至少应该先确立一个意识:我必须学会更有效地运用自己已经拥有的思维能力;而作为教学者,也必须有这样的自觉:我必须寻找和运用更多的方案方法,让学习者对我所教授的内容更感兴趣,让学习者和我形成良好的互动,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2.联想的要素与功能
思维的过程包含推理和联想,在信念树立之前,是一项由联想获得的、有待于确立的结论,思维的过程就是对这个结论进行思考和检验,也是对之前发生的联想的检验。
这个过程意味着三个要素:
第一,引发联想的要素,即相关的经历或者能直接被观察到的事实。这是联想得以发生的前提,否则就不会出现联想,那么思维和推理也无法进行。
第二,联想力。联想力是个人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思维的基本要素,联想力不同,结论的准确性也会存在差异。思维过程要求一个人必须具备丰富灵活的联想力。
第三,联想的基本要求。联想并不是漫无边际地遐想,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东想西想,更不是断断续续地想这儿想那儿。联想必须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而且也要恰当合理,符合实际。
联想具有三个功能:(1)联想有快有慢(2)联想有宽有窄(3)联想有深有浅
3.智力好奇心的萌芽与诞生
好奇心当属于引发联想的原始材料当中,最具有活力也最为重要的因素了。
怎样在教育中去观察一个人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呢?
首先,好奇心最直观的表现是一种内在精神和渴望的外露,触碰、试探、摸索……
其次,在自身好奇本能的基础上,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总是会问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他们期望的答案是最终的事实,而不是得到事实的依据和原理。
最后,好奇心就进入到了智力探索阶段。将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整合,并在这一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思索问题。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它成为推动思维的积极力量。
好奇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一旦消失就很难找回,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无法帮助一个完全丧失好奇心的人重新燃起探索未知事物的渴望。教育者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那些还存有好奇心的人坚守这份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