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了一个信任我的小孩
——读《教师成长力修炼》有感
刘波老师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中提到,“教师的关爱要让学生懂,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在感受他们的情绪,在接纳他们的不同观点,在维护他们的自尊。”这段话让我想起身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L同学。
L同学是一个眼睛很明亮的男孩,在我的数学课上常常听课专注,踊跃发言,是班里为数不多的悟性很高、一点就透的学生,我很喜欢他。
有一天的周五,第一节数学课上完之后,有个“小尾巴”悄悄跟随到我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我的办公椅上。如此“霸道”的行为,让我很惊讶,这个“小尾巴”居然是L同学。他满脸的不开心,我快速回顾他刚刚上课的状态,好像一整节课都没有举手发言。我就问:“你怎么了?”他不说话。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在我面前如此表达情绪,我很好奇,于是从旁边拉了一把凳子,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希望他能说点什么。他还是紧缩眉头,闭口不言。我就主动猜测了一下,是跟同学有矛盾了吗?是刚刚课上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吗?是其他老师批评他了吗?他都摇头否认。这时下一节的上课铃响了,我说:“你先去上课吧。”他摇头,也拒绝从椅子上起来。不一会儿,有个班级学生过来叫他去上课,是班主任老师的课,他还是坚决不去。我让这个学生转告班主任老师,说L同学过十分钟就回班。我想在十分钟以内问出个所以然,即使不能,也不希望他在上课时间待在我的办公室里。
在我的耐心追问下,他告诉我说,他妈妈答应给他买个玩具,但是妈妈没有下单。说着眼泪都在打转了。当我听到这样的原因时,心里松了一口气,一是庆幸他终于开口了,二是在我看来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啊。但是我知道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一定是个很大的事情,以至于都影响了上课,影响了心情。我问他怎么知道没有下单呢?他说他发现妈妈一早上都没有看京东,一定是没有下单。果然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断方式,我突然想到乐嘉的四种性格,这个孩子就是典型的蓝色性格,观察型,有话憋在心里,不直接表达,估计他妈妈都不知道他这一天都在为此事困扰。我安慰他说:“也许早上太忙了,你妈妈想白天有空时下单呢。你放学回去可以问问她嘛。”不知道是他说出来就好了些,还是我的安慰起了一点作用,他的眉头舒展开了,情绪也有了一点好转。我趁机把他从椅子上拉起来,推到办公室门口,让他赶紧去上课。他不太情愿的走了出去。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他又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他说他没有去班级,他刚刚在读书长廊看书了。我惊掉了下巴,很严肃的跟他说上课时间要在教室上课的,于是我牵着他送到班级门口。到门口的时候下课铃都响了,我跟班主任老师解释了一下刚刚发生的事情,班主任说这个孩子平时就有情绪问题。
从这件事中,我发现自己犯了三个错误,第一,还没有疏解好孩子的情绪,就突然中断沟通,催促他去上课。第二,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自己会走进班级的,没想到他一个人去了学校的其他地方,留了一些安全隐患。第三,后续跟班主任沟通这个孩子情况不深入,只知道他有些情绪问题。
从那以后,他几乎天天都会到我办公室来,甚至一天会来好几趟。我跟他约定课间时间随时都可以来找老师,但是课上时间一定要去班级上课。他答应了。后来他跟我分享他妈妈已经下单那个玩具了,又过了几天说玩具到了,是一个超大的合体玩具,他非常喜欢。有时候他跟同学发生了矛盾,或者被其他老师批评,也会来找我。他不像其他孩子以告状的形式来表达,他总是紧缩眉头,少言寡语。我没有做班主任的经验,也不是心理老师,没有很好的沟通技巧,大部分时候我都是看着他,关切的问一问,听他说一说,然后讲几句安慰的话。可能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他知道老师会关心他,他知道他被看见了,他的喜怒哀乐被理解了,所以他觉得我值得信任,这也是为人师的价值吧。
与L同学的互动让我想起刘波老师的话,“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当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解教师的关爱,且乐于回报这种关爱的时候,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我看见了一个信任我的小孩,我期待可以看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