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第二天31-60页章节
1.谁是需要帮助的人
2.投射让我们偏离真相
3.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4.自我修复—孩子本有的智慧
5.当他人发生冲突时,停止越界
学习重点摘录
1.P.E.T.的问题归属,跟好坏对错的评判没关系,因为沟通的本质不在于好坏对错,而在于沟通双方愿意坦陈自己和尊重对方,共同面对当下的真相,寻求帮助或给予帮助。
2.父母处在问题区的各种情形:
1)孩子的行为使父母情绪高涨。
孩子处于问题区,虽没有给家长带来任何具体的影响,却触动了家长内在被压抑的情绪,家长也进入了问题区。
2)父母的需求被干扰,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父母进入问题区,需要向孩子发送面质性我信息。如若孩子有抗拒情绪,则由面质性我信息转为倾听。
推荐方法:
孩子处于问题区,需要妈妈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让本身就处在情绪中的孩子再受妈妈的情绪干扰。妈妈要觉察到这是自己的情绪,与对方无关,可以先把自己的情绪打包,继续倾听,倾听结束后再去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比较推荐的方式)
妈妈的情绪高涨,甚至无法倾听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先另外找个空间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到另一个房间(如果孩子还小,需要把孩子交给其他大人,而不是留下孩子,自己走开),调整好自己之后再倾听孩子。如果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倾听过程可能会进行得不顺畅,也有可能听着听着,妈妈的情绪爆发。
父母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去成长或疗愈,而不是让孩子承担压抑的情绪或伤痛,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投射让我们偏离真相
有时,我们把软弱和无能投射给孩子
有时,我们把分离的焦虑投射给孩子
有时,我们将对食物的焦虑投射给孩子
有时,我们把自己的匮乏投射给孩子
投射不是爱,摘掉你的有色眼镜,去真正看见对方,与真的对方相处吧!让关系开始于我和你,让彼此之间没有“它”,也没有“他”。
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界限的守护,需要信任。 “一生这么长,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是来自家庭的能量。“我猛然发现,孩子不属于我,她属于这个时代,她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不论我是否认同,那就是她。我必须学习去接受。我们的孩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成长是他们的必然,智慧是他们的本有。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无条件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自我修复——孩子本有的智慧
只要父母不把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投射给孩子,信任孩子自身的应对能力,孩子内在本有的智慧就会指引孩子进行自发性地自我修复。会通过表达、游戏、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自我修复。
通过表达来释放各种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最早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哭,慢慢地掌握语言后,就开始用语言表达。表达和倾诉是婴幼儿早期的自我修复机制。如果父母能允许和接纳孩子表达感受,孩子就能自由流动他的情绪,孩子的自我构建就有了坚固的基石。
随着意识的发展,幼儿会借助一些游戏来进行自我修复。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能借此机会,配合孩子进行这类游戏或讲故事,就能协助他们自我修复。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中国有句俗语“三岁定八十”,不是没有道理。婴幼儿阶段,孩子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感受,被同理、被联结、被看见,他们便能不断构建真自我,并且有足够空间去发展自我修复能力,并借此发展自己的内在力量。
所以,父母与其担心孩子,不如成为孩子最好的支持者,用爱充实他们的心灵,而长出与风雨共舞的翅膀是他们的本有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与其去教育,不如去爱。因为孩子不需要教育,一个内在感觉安全、被接纳的孩子,会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来。
当他人发生冲突时,停止越界
在P.E.T.里有一种调解纷争的方式,叫第三方调解。这种调解纷争的方式打破传统,却更有效。
这种方式主要的沟通途径是起纷争的双方,我们只是协助者。如何当好协助者呢?要做到不偏不倚,不评判,协助纷争的双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且协助双方使用第三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