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关于企业性质的总结,我最后归纳为这样一段话:企业的本质是为社会解决问题,品牌是对解决该问题的完整承诺。承诺越完整,则社会的交易成本越低,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则企业的价值越大。什么叫完整承诺呢?就是说我承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那你只要有这方面问题,你只管来找我,我都给你解决。大家可以不假思索地来,那交易成本是不是就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决策成本也低了,我的营销传播成本也低了,这不就完美了吗?但是,如果你有的时候能解决,有时候不能解决,那别人就不知道该不该来找你了,交易成本是不是又上去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呢?意义非常重大,就是你把企业看成社会的,看成消费者的,是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那么,只要是这方面的问题,你就都得管。而不能按财务指标,说赚钱的产品你就卖,不赚钱的你就不卖。你不要去用财务指标去决定哪个产品上,哪个产品不上。那么,当你把那个不赚钱的产品都取消了之后,你发现赚钱的产品也没有人来找你买了。这就是从社会角度去看企业和从自己赚钱的角度去看企业的区别。”
今天听这节课让我看到,这个社会上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以「社会为导向」的企业;另一种是以『赚钱为导向』的企业。以「社会为导向」的企业,核心业务主要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进行的业务规划和产品研发;以『赚钱为导向』的企业,“按财务指标,赚钱的产品你就卖,不赚钱的你就不卖。”
前一种以「社会为导向」的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在社会上存活下去,跟企业经营的成本有关,如果完全不赚钱,是存活不下去的。后一种以『赚钱为导向』的企业,最大的困境是很难长久地良性循环地走下去。因为赚钱的产品是大多数企业都会做的,必然会卷入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中,它的结果是:“价格总是无限趋近于成本”,也是不赚钱。
这两种导向并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状态,而是要看清真相之后,基于当下情况通过配比,组合起来,形成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利润」跟是否选择某一个导向无关,而是跟「创新」有关。以『社会为导向』的企业因为要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解决这些存在但目前没有人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
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社会的交易成本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不需要通过更高额的成本去寻找替代选项。这种情况在制药行业很常见,国产药和进口药之间的区别。对于药企来说,开发受众面很广的慢性病的药相比于受众群体小、罕见病的药成本更低,利润更客观。
这种赚钱多,干活少的事谁不想干呢?但是这种情况最大的弊端是:不长久,不能基业长青。
我在这里深切地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导向,归根结底是企业家「价值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