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
某男,41岁,公司职员。因头晕半年,加重一周,前来我院就诊。期间虽经多种治疗,但头晕症状持续。现经超声、化验等项目检查,确诊为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硬化、脑动脉供血不足、高脂血症。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化瘀为法,给自拟汤加减。通过一段时间的服中药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头晕症状消失。
提示:颈椎长斑块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二、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人体血液中含一定量的脂类物质,当血脂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使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腔狭窄,形成斑块。
斑块一般长在人体的动脉血管上,比如颈动脉、心脏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人体血管从10岁左右开始硬化,15岁左右就可能长斑块了,40岁左右斑块变得明显,60岁后斑块会迅速发展。可以说,斑块是人体存在的普遍现象。
斑块表面一般都包裹着一层纤维组织,正常情况下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不会影响血液流动。若受到寒冷、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刺激;血压升高、血流加速或血管痉挛时,稳定的斑块可能变得不稳定。
三、筛查与干预:
临床上,没有严重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的成年人,一般不推荐做颈动脉狭窄相关检查。但有吸烟、喝酒、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家族遗传等危险因素的成年人,建议适度筛查和干预。曾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神经症状体征的患者,不仅要定期监测,还要服药控制病情发展,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若对斑块过度焦虑和干预,可能弊大于利。过度干预主要体现在过度筛查、过度用药、过度手术3个方面:有些筛查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如CT血管成像有辐射性,且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血管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人群,一般无需药物控制。长期药物干预,除了会让患者出现头晕等不适,还可能造成耐药,不利于日后的治疗;手术是治疗斑块的方式之一,但需根据病情、身体状况综合决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卒中和死亡风险。
四、预防:
1、合理膳食:适量摄入肉类,少吃高油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2、增加体育锻炼:每周保持4~6小时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3、戒烟限酒。
4、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切忌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