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834天 24.7.26 4132h
好久未到中级练功房去进行咨询的练习,前几天刚好有时间,就去随机找了一组有空位的邀请,去给焦点团队的新学员,做了一次观察员。
之所以说是新学员,是相对自己来讲的吧,我是中十六期,而这两位学员是中三十几期的了,而且也是刚刚上完了中级班的课。
好吧,有些倚老了。
咨询的过程就略过,因为我是观察员,更多就停留在,以“焦点解决”的理念,去做反馈,去分别给来访者与咨询师赋能。
赋能不是件简单的事,不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进行一顿表扬和夸奖,这是表扬,而表扬常常会让表扬者立于上位者的姿态,被表扬者成了下位者。那就失去了起码的“平等”。
咨询师与来访者是平等的,观察员更是。
我用的提问的方式,首先询问来访者,这次咨询带给他怎样的感受,让他觉得有帮助的地方在哪,印象深刻的又是什么。通过优势视角的提问,来访的表达,就是在对咨询师的肯定,同样也会出现“表扬”,但不是观察员的话,就少了许多风险。
其次,再向咨询师了解,听到来访的反馈,给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做了什么让来访有这样的反馈?接着再询问咨询师,通过咨询,你看到来访的变化是什么,来访怎么有了这样的变化,他有什么样的特质,帮助他有这样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提问,让来访与咨询师相互赋能。
当然也会存在咨询师对“自我”的不认可的风险,这时可能出现了期待与现实的偏差,也可能是咨询师个人议题部分的呈现。这时不需要去否认他的感受,首先给予共情,比如,听起来,你对自己是有不满意的部分,然后让他展开说说,让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再从“例外”的角度是找寻可能做到了哪些,如果咨询师看不到,我(观察员)可以反馈自己的观察,不管怎样,咨询师总有他做的不错的部分,这里依然不用表扬,而只是陈述观察到的事实。然后再问他怎么看这些部分,帮助提升其对自我的看到。
当然不止停留于此,因为如果只停在这里,咨询师内心依然会不够满意,因为他想要的并未实现。
这时可以尝试询问咨询师,除了做到的这些部分,让自己不满意的在哪里,如果有可能,希望有怎样的调整,如果有时间,可以就这部分再去做些讨论,直到可行的行为。
如果时间不允许,留给他去做些思考,收尾。因为这是他的议题,需要他自己去承担责任,不背在自己肩上。
当我做完这些,不说两位老师的反馈,就我自己而言,也看到了自己与之前的不同,更加松驰,也更加成熟。
也正印了那句话,日不渐增,月见其长,月不见增,年见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