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间断响了七、八次,还没见儿子起床,已经到7:05了。
是不是昨晚吃了感冒药,睡得太沉,听不到闹钟响?
想到这里,我进他卧室,见他睡姿端正,毫无反应。
”你是没听到闹钟响吗?还是听到了?”
“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听到”,他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说到。
坐起来看了一眼时间,赶紧翻身下床穿衣。看动作,还是有点着急。
他还得取OK镜。出门时,他说刚才取眼睛时,把眼睛刮到了。
我问他痛吗,或者有其他感觉吗。他说没有,我想应该问题不大。
去车库的路上,他走的比我快。这至少表示,他比我着急。
以往出现这种情况,我肯定是既气愤又慌张,免不了一顿数落和责骂。
今天没有。因为这样的行为,等于用间接但十分有效的方式告诉他:上学这事儿对爸爸来说很重要,否则他为什么又急又气?
他不会因为我的气急败坏而认为上学这事对他自己很重要,最终顶多是害怕惹恼我所带来的后果,而不会对违反校规本身有什么负担。
我的确没有生气。车虽然开的比较快,但并不焦躁。还好没堵车,下车时还看到附近有不少同校的学生,应该不会迟到。
昨晚一回家,就让我辅助他记了两遍单词。这是主动行为。
试新买的白鞋(学校活动要用)时,他说立定跳远可以跳2.5米,超过满分10cm,跳绳和实心球也都能拿满分。
“体育50分是拿到了,其他的,你就看着办了”,我说到。
他知道我什么意思,瘪瘪嘴,扭头进书房看题去了。
一会儿,问我两道英语题怎么做。我一看,是我今天刚下载的复习题。这些题我故意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是他平时看数学题的那个。我是想看看,他是否有一天会主动做一下。没想到今天晚上就点开看了,这是主动行为。
尽管老婆知道我的实验,但还是要出些纰漏。
我洗澡时,儿子进我们卧室给电话手表充电,顺便拿我的手机看。我隐约听到老婆催他,大概是说不要玩游戏(应该没玩),赶紧去学习之类。
出来后,我说你刚才说的话,对他主动性的建立有害。如果想让他做一件事,你多出一分力,他自己就会少出一分力。以后说话之前还是要想清除是否不利于他建立主动性。又说,我们有些话往往是轻轻松松脱口而出,毫无障碍,极为顺畅,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有害无益。对我们来说,这些不吐不快的话,不说比说要难的多。
体会:
1,把目光集中在导致成绩差的根本原因,而不是成绩本身,有助于缓解焦虑,也更加理性客观。
2,记录有助于提升观察质量,观察对象包括孩子、他妈妈和我自己,同时,记录对自我反思的质量帮助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