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核心特征来辨认性格陷阱:
1.它们是持续一生的模式或者主题。
2.它们带有自我伤害性质。
3.它们想方设法地要自我延续。
性格陷阱带有自我伤害性,具有自暴自弃的特点,虽然它令人痛苦,但也让人感到舒服和熟悉,因此它非常难被改变。成年以后,我们会设法再次创造童年时让我们最受伤的情境。
性格陷阱通常源自童年期对原生家庭的适应。这些模式在童年时是可行的,问题是,当它不再有效时,我们还在继续重复。当我们再次演绎一个性格陷阱时,重演的几乎都是童年的家庭场景。
要想成为一个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童年。正如温尼科特所说,只要“足够好”就行了。孩子对基本安全、与他人的联结感、自主性、自尊、自我表达和合理规则有特定的核心需求。若这些都能被满足,那么孩子的心理通常能够健康发育。而当孩子的需要严重不被满足的时候,才会发生问题。这些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陷阱。
我们需要什么才能茁壮成长?
1.基本安全(性格陷阱:遗弃、不信任和虐待)
基本安全是最核心的性格陷阱,是一切的基础。若没有安全感,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
重复不安全的童年情境的最终结果就是,不断匆忙而轻率地从一段自我伤害的关系跳到下一段,或完全逃避任何关系。
2.与人联结(性格陷阱:情感剥夺、社交孤立)
与他人的联结有两种。一种是亲密关系。一种是社交关系。童年期的剥夺涉及三个方面:照顾、共情和引导。
3.自主性:独立生活(性格陷阱:依赖和脆弱)
感到足够安全可以去探索世界,感觉自己能行,并有强大的自我意识是自主性的必要组件。
有依赖问题的人通常自我身份认知发展不全,或过分卷入他人的生活。他们的自我认知与父母或配偶纠缠在一起。
4.自尊(性格陷阱:自我缺陷和失败)
自我缺陷和失败,分别对应了在个人和工作领域中的自卑感。
自尊是指在个人生活、社交和工作中的一种自我价值感。它来自从家人、朋友和学校中得到的被爱与被尊重的感受。
自尊受创会导致羞耻感。羞耻感在这儿就成了主导情绪。有自我缺陷和失败这两种性格陷阱的人,在生活中充满了对自己的羞耻感。
5.自我表达(性格陷阱:屈从和苛刻标准)
自我表达,是指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包括愤怒)和偏好的自由。它隐含的意思是我的需求与别人的需求同等重要。
若是成长在一个阻碍自我表达的家庭,当你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偏好或感受时,则会被惩罚,或被迫感到内疚。父母的需求和感受总是优先于你,这一点使你感到很无力。除非你表现得很完美,否则父母就会对你不满。
自我表达受限有三个征兆。
一个是非常迁就他人,总是取悦身边的每个人、照顾别人的需求,总是自我牺牲,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以至于别人和你在一起时,都会感觉内疚。
自我表达受限的第二个征兆,是过分压抑或控制。你也许情绪淡漠,生活中完全没有顺其自然这回事。你压抑自己的自然反应,不论是出于必须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事的感受(屈从性格陷阱),还是有一定要达到某些高不可攀的标准的理由(苛刻标准性格陷阱),你感到自己没有在真正地享受生活。你以某种方式剥夺了自己的快乐、放松和愉悦感。
自我表达方面有问题的第三个征兆,是有很多未被表达的愤怒。你也许感到抑郁,被困在了一个让人很没成就感的模式里。生活看起来很空虚。你在做你应该做的所有事,但却感觉不到丝毫快乐。
6.现实边界(性格陷阱:权利错觉)
承认现实中的边界和限制,意味着可以接受对自己行为的合理限制,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规则限定。
有边界和限制问题的人非常倾向于责备(他人)。他们总是指责别人,而不会认识到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