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为什么我们总是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也是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原因。”
在《论语》里有一段话,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禽姓陈,叫陈亢。子贡姓端木,名赐。陈亢和端木赐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子禽问子贡:“我们的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然能够了解这个国家许许多多的大城小事,好像知道一些内幕,请问这些‘八卦’是他自己琢磨的,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呢?”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孔夫子是怎样得到那些国家政治、文化的内幕的呢?这个问题就和我们每个人问:“我想得到一个东西,要怎么才能得到呢?”是一样的。
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因为孔夫子拥有这样五种生命状态,所以他身上充满了巨大的能量和信息汇聚力,以至各种人都会把各种信息汇聚给他。
“温”是温和的意思。朱熹说是“和厚”,张居正说是“温而和厚,无一些粗暴”。哪怕你在一个人面前做错了事,他也不迫切地要求你改正。一个粗暴的孩子一定是因为他有粗暴的父母,这已经让他损失了百分之二十的魅力。
“良”是善良,没有那种装逼感。朱熹说:“易直也”,张居正解释:“良而易直,无一些矫饰”。你和一个心性光明、明心见性的人交往时,不需要揣测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说的就是他想的,他不说的就是他不想表达的,无需掩饰什么。
“恭”是不傲慢。我发现很多极其优秀的人都天生自带“恭”的状态。也就是说他已经知道很多了,但当你喋喋不休地说一些他已经知道的事情时,他的脸上居然没有不耐烦。
“俭”在这里不是指节俭,而是指节制。一个人刚刚和你接触的时候,可能会显得很温和、很善良、很通达。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就懈怠了,那些他应该有的状态都没有了,原形毕露,这就叫“不俭”。
“让”是谦逊,不骄傲。
孔夫子用“温、良、恭、俭、让”——这五种我们称之为“吸引力、温和力”的品质,让一切向他靠过来的力量能够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