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学习了行为和标签这两个概念。
孩子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叫做“行为”,对那个行为的评价叫做“标签”。
举例:做作业喊了孩子3遍,孩子还是没有去做,这是行为,我叫了你3遍你还不去做作业,你耳朵聋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磨蹭,这叫做“标签”。
贴标签的第一个弊端:会让问题扩大,导致沟通失败。
贴标签的第二个弊端:会引发父母的心理焦虑。
贴标签的第三个弊端:让孩子感觉到被指责,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甚至会激发孩子朝向标签的地方发展。
如何让孩子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一定不要用标签去批判孩子,你可以批评他的行为,但绝不要批评他的这个人。
孩子的行为又有两种:一种是你可以接纳的,一种是你不接纳的。
父母的感觉是接纳与不接纳的判断标准。
所以在沟通之前,先看孩子的具体行为,然后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接纳还是不接纳。
实践
行为:晨晨老是喜欢抓肉,捏耳朵这是行为。
标签:不是和你说了不要抓肉,捏耳朵吗?你为什么总是记不住,不听话。
要做的改变:晨晨,你今天已经抓妈妈很多次肉和耳朵了,妈妈很疼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