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学天》: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大意是曾子看来,对长辈葬礼尽礼尽哀,祭祀时要诚敬追思,这样民间风气才会敦厚。
从儒家的发展来看,确实如曾子所言,通过礼制的推广、普及,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情形有了好转,盛世逐渐出现。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以“礼”的形式一代传下了一代。
例如今天,人们返乡的时机,基本是春节和清明。春节代表着希望,清明则代表对前人的哀思。正是由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才得以厚积簿发,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辉煌。
同时,慎终追远还可以推广到做事上面。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可能将其做完。但是,万万不可止步于完成。
例如阅读一本书,不可只将目标定在“读完”。否则,这和闲聊八卦、侃大山有何区别?要尽可能从书中获得成长,最忌讳“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书籍,总是避免不了滞后,就好像无论孔子思想有多伟大,直接拿过来用肯定是不行的。王莽已经证实了,生搬硬套只会带来更大乱子。但是,读书的人是活在当下的,要好好利用读过的书,为自己找出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