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的实践应当遵循中庸之道,过多的介入未必是好事,而不管不顾的佛系更不可取。中庸是恰到好处的中间之道。教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推动学生获取经验和不断反思的过程。要防止学生的假学习和假努力,看起来也早起、翻书、阅读、上课、作业……但假学习和假努力的过程,是重复性的没有形成经验的徒劳,只是在单纯的活动着,如同小和尚念经一般,活动结束了,没有留下脑力劳动的痕迹。要警惕假学习和假努力。经验包含了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应该如何克制自己不去做。高中学习经验的形成,不是听懂了就可以,而是能够指导自己触类旁通、系统化结构化知识,并能够正确解题、分析社会现象、应对人生和实践,这些,都离不开反思。
把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个别经验,转化为全体同学的共同经验,这需要教师的介入,引领学生反思和提高。需要对知识进行建构,使之结构化、体系化。没有学生对他人经验的思考与转化,是形成不了属于自己的经验的。因此,教师的介入不是直接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质疑、对话、顺应、同化。
教师不能迷信自己主讲,更不能迷信一言堂。当一件自以为很正确的事情,一直坚持去做却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时候,要么是理想定位脱离实际,要么是继续坚持下去,可能接下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要么就要归零,审视一直以为正确的事情,是不是搞错了。对于教师主讲这件事,要反思其意义和不足,教师主讲还是学生探究,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和任务,要根据教情和学情。明确课程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目标,有时候,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推进教学,学生的交流、讨论、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而要使之有效,则要指导学生理解交流的意义,带着明确的目的发言,发言前要有提纲和要点,发言要有结构和顺序,他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并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尊重他人,发言语速和节奏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