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4点左右,正在陪儿子打蓝球,突然电话响了,是梁树丽老师打来的,她直接说:"牛老师,网研社年会,去信阳讲个课吧,同课异构课,"。对网研社年会,我是通过梁老师的简书知道的,高人很多,我也从没想过去这里,只是看客。听到梁老师的邀请,我是受宠若惊,就弱弱的答应了。我这脑子反应迟钝,过了一会儿,才觉得自己水平有限,别给梁老师丢人,就又打回电话,让梁老师换人,梁老师直接就说:相信你,没问题。就是梁老师的这份信任,一直托举着我,已经四年了。这份信任是我从进入老梁读书会的第三天开始,她就让我给大家讲书开始,梁老师的信任,让我从一度怀疑自己的不自信到满满觉得自己还行,我从很少看书到自觉主动看书,我从被动也简书到主动写简书,我从忙禄的工作中到慢慢找到方向。特别感谢梁老师的信任。
我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知道讲的是初一的新课时,又知道信阳三中是好学校,学生的英语比较好时,我就陷入了迷茫之中,新课,新课标,大单元等这些年改革的新方向,对于我这个老人来说,接受的比较慢,甚至不想接受。我的思想就不停的打退堂鼓。因为是新教材,网上也很少有相关参考的东西,只能摸索着前行。我的收获满满。
在看教材这方面,从开始觉得这一课没什么内容,不用多讲,学生阅读一下就可以了。这怎么讲?为什么要讲?讲什么?我反复不断的问自己,问我的同事吴晶晶老师,问去年教新教材的孟老师,还得问梁老师,当和梁老师通话一个小时后,好像听懂了,又不太明白,不太接受,课文里没答案,学生怎么回答?我被教材深深地框住了,我还是老一套:只传授知识,没有育人。当梁老师提到育人时,我突然想到雷殿生,一个徒步旅行者,但怎么设计呢?课文讲的是热带雨林和沙漠,是一篇说明文。我强行用雷殿生引出本课,太长。我的思路打不开,怎么办?梁老师建议我听智慧课堂,一点点,一段段,好像有些清楚了,但打开电脑时还是无处下手。重新回到原点:看教材,看整个单元。我不懂再问,再听,再改,不断向梁老师请教。这个过程很神奇,从开始不理解梁老师的一些设计思路到慢慢的觉得这个设计很高级,一直是根据课标设计目标。一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迷雾中走出。在做课件方面,我也是困难重重,最后没办法,还是梁老师帮忙,王莎莎帮忙。我心里不想麻烦生病中的莎莎老师,很是过意不去,我又知道也没别的办法了。课件做的真好,我高兴的同时,压力也更大了,不能对不起这些帮助我的人。从备课到摩课,从找学生到找地方,我又找曹玉艳老师,找赵炎老师,虽然条件有限,但对我的课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回去再改细节,再备课。熬到半夜是常态,一直到23号讲课。我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我当时复杂的心理,焦虑的心情。不过我也很清楚梁老师也顶着很大的压力,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总是用她的幽默为我和孙永骄解压,还有孟云老师,曹治华老师,王婷老师的陪伴。课顺利讲完,我们又遇到一批新县的好朋友。

网研社年会,这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认识了很多教育大伽,听他们讲各自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他们热情,真诚,解惑,希望帮到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大事,他们从不同地方来到同一个地方做公益,不为别的,只为一份教育情怀,十一年,初心不变。感谢网研社对我们新人的包容和托举。感谢所有遇见的人!同课异构,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