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引进来,课堂活起来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除了内在的理念和动机起作用外,外部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环境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就很难真正展开学习;在只有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教室里,希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也是很难的。
1.资源引进来,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资源引入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有了更多交流、分享的机会,课堂由教师一言堂变成“多言堂”。教师引入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起研讨、交流、对话、质疑的平台,给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使学生从课堂上的听众变成了参与者。
2.资源引进来,学生的感官活起来
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源是服务学生学习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是经过教师加工处理的。因此,有梯度、有广度、有承载度的学习资源会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并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
众所周知,学生因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先天因素,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方法也有差异。有些人是视觉型学习者。喜欢看照片和图画;有些人是听觉型学习者,对故事和音乐敏感;有些人是触觉型学习者,通过触摸会学得更好;还有些人是动觉型学习者,更喜欢动手做。但是,更多的人是混合型的,当资源引入后,学生的多种感官会被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听闻、触摸、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往往更高。
3.资源引进来,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实际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多种资源,不论是让嘴巴动起来,还是在课堂上落让其他感官动起来,本质都是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维度地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实际上,原因并不完全在学生身上,这也与教师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没有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有关。
以阅读为例,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内容,不深入挖掘,不补充资料,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停留在识记、了解等低阶的认知层次;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不同观点、不同维度的资源引进来,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利用不同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还能提供一些教材的反例,引导学生进行评鉴和分析,则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