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时代生活的鸿沟,打破中外文化的隔阂,实现深度阅读、高阶阅读。
一、依据课标,尊重学情需求,明晰意义内核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快乐读书吧”作为落实整本书任务群的重要载体,其主题、教学要求、推荐书目三个维度的具体内容与课标之间紧密关联。
整本书阅读实现学生从学习阅读到通过阅读学习的目的。
1. 阅读目标的导向性引领。培养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和计划、带着目的阅读的习惯,形成高效的任务管理策略。
2. 阅读素养的形成和积淀。“以接受性静态知识和阅读策略的习得为基础,以阅读情境(目的) 和阅读文本为双轴,以阅读兴趣为动力,指向流畅阅读、创造表达的生成路径”。----《面向未来的阅读素养:理论内涵、分析框架与培养策略》
(一)抓住主题内容的适切性,为个体生命成长提供精神营养
认知发展
1.能做假设演绎推理和命题思维,能更好地协调理论和证据的关系。
2.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增强,变得更加理想主义,更具批判性。
3.元认知和认知自我调节能力继续进步
情绪与社会性
把亲密和忠诚当做友谊的基础,具有相似价值观的同伴易形成小圈子,同伴屈从的压力加大。
-----11-14岁学生发展特点《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
六年级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其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塑形期。
激起内心情感的共鸣,引发人生价值的哲思,唤醒社会文化的审视,感受善良的人性光环,汲取向上成长的力量。
教学时可充分发挥它主题内容的适切性,围绕“成长”关键词,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童年》的整本书阅读为核心开展成长类小说的主题阅读活动,驱动学生对话阿廖沙,体察阿廖沙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取生命意义的认识,以及知识、精神的共成长。
(二)关注方法运用的延续性,为自主阅读实践创设运用情境
可根据课本单元学习目标: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的,制定适合的阅读计划,灵活运用已有的阅读技能,同时开展多样的交流共读活动,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分享、反思。
(三)正视阅读过程的挑战性,为阅读素养发展提供进阶支架
《童年》这本书主题沉重,情节内容复杂,存在时代文化隔阂,思想意义深刻。鉴于此,需要在真实丰富的阅读交流情境中,提供多样的策略支架,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小说,深度阅读小说,从而换得一份审视人性的思考,增添一份不同人生的感悟,磨炼一种沉心静读的阅读态度,获得一份广阔的文学审美视野,体验到经历艰涩阅读过程后的成就感,从而把阅读障碍变成阅读素养进阶发展的垫脚石。
二、主题引领,创设情境任务,形成共读场域
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阅读成长小说汲取向上力量:承接“小说”单元整体学习大情境,遵循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自身特点,对应六年级学生成长节点。
导读课
引入:探问不一样的童年目录:预测阿廖沙的故事
片段:初感阿廖沙的苦难存疑:驱动整本书阅读
推进课:
理一理,勾勒成长大事件
连一连,梳理人物关系图
辩一辩,思辨人物多面性
分享课
品环境,关联成长
品主题,比较成长
联生活,领悟成长
通读:穿针引线,知晓故事内容
自主阅读,执行计划不落空;自选重点,摘录整理有收获。
精度:理解整合,思辨人物形象
内部整合,探究成长密码;外部关联,感悟精神内涵
联读:对比赏析,哲思童年成长
兴趣延展,拓展阅读成长小说;方法迁移,积累丰富阅读经验。
三、搭设支架,推动思维进阶,促成深度阅读
(一)引导提问,形成“问题链”驱动
在通读、精读和联读的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经过梳理,组成多层级、多维度的问题链,指向清晰的阅读目标,促使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整合理解、分析评价,也为学生的交流共享提供了话题。
(二)绘制脑图,助力“结构化”理解
从情节“线”的延展,再到人物关系“网”的编织,最后典型人物“点”的聚焦,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等可视化的工具,指导学生经历整本书阅读“了解内容”“整合信息”,再到“辨析评价”全过程,实现思维能力的进阶发展。
(三)补充资料,深化主题情感体悟
小说中作家对现实生活丑恶行为、复杂人性的描写超出了大多数学生以往的阅读与写作的经验。需补充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底层人民生活,也可关联其他童年成长类小说对比阅读,感受成长力量。
(四)技术支撑,丰富阅读审美体验
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跨媒介阅读,借助电影视频、连环画插图等资料,帮助学生跨越障碍,丰富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将感触深刻的人物形象或片段描写生成AI视频动画,进行图像、文字和自己理解想象的比照,深化理解,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四、多维评价,引导主动阅读,鼓励个性表达
评价与教学、学习共享一个目标,需要一体化设计。相较于其他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教师需要科学设计评价工具。
----吴欣歆《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建议》
设计意图:在评价的主体和形式上,借助家校互动和信息技术平台,联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通过智慧平台诊断答题,将诊断性数据评价和教师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相结合,助力学生形成持久的阅读自驱力。
总之,做好整本书阅读,需要做到以下:
1.依据课标,尊重学情需求,明晰意义内核
2.主题引领,创设情境任务,形成共读场域
3.多维评价,引导主动阅读,鼓励个性表达
4.搭设支架,推动思维进阶,促成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