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主观臆断
让情绪产生的永远只能是自己,在判断事务的过程中,每当加入主观臆断,也就是自己的看法时,我们对事务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主观臆断在脑中随时发挥着作用,并且,当其形成时,会马上在大脑中形成想法。一系列的事实片段的组合会让我们形成无数的想法,所以,当我们把这些想法从口中说出来时,这些想法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所以,要控制自己情绪,要先从控制自己的感受开始。
关键词:质疑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真实地,但是情绪背后,产生情绪背后的想法却不一定正确,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产生气愤是因为别人惹恼了自己,气愤本身是真实的,但需要质疑的是产生愤怒的想法。我们拒绝不假思索的想法是正确的想法。想法和事实并不能混为一谈,有时候无法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太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认为生气了,那就是别人惹我了,那就是别人的错。将别人的错变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想法毕竟不是事实,这样做等于将主观结论当成了客观的事实。这时,我们可以去询问别人的想法,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判断客观的事实。
关键词:推卸责任、夸大无辜、寻找借口
主观臆断产生的三种方式。受害者想法,将产生当前处境的错误归结到其他人身上,忽视或者美化自己的错误,在心中将错误推卸给别人,带有严重的欺骗色彩。大反派想法,可能在某件事情中,你的确是收到伤害的一方,但这中思想却夸大了自己的无辜,为加害者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从而让自己受害变得心安理得。无助者想法,这种想法为我们消极面对问题寻找借口,面对一个难题,出现不是不想做而是不会做的消极想法,当我们把对方的行为视为习以为常或者难以改变时就会产生无助这想法。
好文节选:
不管是谁让你心情不好,有些人的反应方式总是比其他人更激烈,更容易情绪化,即使面对重复出现的同样问题仍是如此。
情绪并不是笼罩在你周身的一层薄雾,他们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管你多么的振振有词地指责别人,实际上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是你让自己感到害怕、烦恼或气愤。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
感悟:
在看到行为的一瞬间就会产生很多的主观臆断,所有的主观臆断的结合会影响我们们的行为,但是,我们的主观臆断并不都是正确的,所以,要成为生活中的对话高手就要学会审视判断自己的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