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话,大家听到过吗?
“快点起床”
“快去上厕所”
“快去刷牙”
“赶紧换衣服”
“赶紧整理书包”
“快来吃饭,吃完上学,要迟到了”
“哎呀,你怎么穿的那么慢,来来来,我帮你穿。”
“你看看你,写了1个小时了,才写了2行字。有这个时间,妈妈都写完2页了。”
“小朋友们,我们家小明想跟你们一起玩,阿姨请你们吃糖好不好?”
“……”
看到这些话,你有什么感受?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孩子,你的成长路线我都帮你规划好了,你只管好好学习(听话照做)就行。”这时候,不管是强势地数落一番后帮忙,还是温柔可亲地对孩子有求必应,都会给孩子塑造一个形象:家长很厉害,无所不能,写作业快,学习成绩好,做事麻利,不管我遇到什么问题、困难或烦恼,她们都能帮我解决。他们甚至还能把我的一生都规划的妥妥当当。简直就是无所不能!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家长,我很想给你一个大大的、紧紧的拥抱。因为,孩子看似一马平川的顺理成章背后,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家长。不是孩子的成长路上没有磕绊,而是家长跑在前面把所有的绊脚石都提前清除了。
很多家长都重视教育、想要做个智慧家长,为了吸收更多的育儿经验,他们潜伏在各个群里。只要听到一个教育理念,比如,“三字经要从小和孩子一起读”,他们就会立刻购买这类图书;听说3-7岁是英语启蒙的黄金期,需要每天陪孩子30分钟的英文阅读、磨耳朵输入,就会立刻买来牛津树……
为了养育孩子,我们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英语启蒙、国学、画画、钢琴、亲子阅读、运动、视力保护、牙齿健康、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目标/时间管理、孩子自律、少儿财商教育、语数英补习班、少儿编程、游泳、书法、轮滑、街舞、篮球、舞蹈、幸福婚姻的经营……但是,并不需要每项都做好,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用这些事情将时间填满,只能失去自我。
同样,孩子上兴趣班,家长决定;穿衣吃饭,家长安排;上学,补课,家长操心;未来从事工作、恋爱结婚,由家长全权安排好……家长会感到幸福吗?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期待吗?即使部分家长会回答:“我会很开心,很幸福。因为我小时候,我爸妈从来不管我,经历了太多的无助、无奈、伤心、失望,做梦都希望家长能照顾我,为我操心,那样该多幸福呀!”那么,孩子愿意接受吗?
如今的孩子,在情感和关注度上已经少了我们小时候的匮乏,是生活在物质富足、和平民主、平等尊重的21世纪的新一代。下面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1-1所示。
通过这个图可知,只要底层需求得到满足,便会向上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出生在以追求生理和安全需求为基调的年代,孩子们只要吃饱就行,能上学就不错了,不上学还能省点学费;父母整天都在地里干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关注我们的喜怒哀惧?……而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追求社交和尊重,他们的口头禅是:“陪我玩儿。”“哼,不给我买冰激凌,就是不爱我。”……只要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便会开始追求自我实现需求。
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代替,甚至还说“我都是为你好呀”。其实,对孩子来说,很可能并不是爱,而是控制、压力、委屈和烦恼。采用充满智慧且轻松的养育方式,才是爱孩子,才能真正懂孩子。
凡事亲力亲为,父母会很辛苦。按自己的思维行事,不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会给养育过程树立起一道又一道冰山,让亲子之间的心越来越远。如果你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团乱麻,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却永远不够用,人也变得焦躁起来;同时,孩子越来越叛逆不听话、消极对抗、自我否定、慵懒乏力,就要做做减法了。
这时候,就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
在养育目标方面,你的养育目标是什么?你和孩子想要发展的方向如何?孩子可以做什么?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
在兴趣班方面,哪些是孩子真正喜欢/感兴趣/擅长的?邀请孩子尝试后,最终选择1-2个,让孩子坚持下去。筛选后找出:哪些必须花钱交给专业人士培养?哪些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哪些途径可以快速高效地习得成长?
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最需要做的只有两项:1.活好自己;2.赋能孩子。想清楚这些问题,确定好目标,做好计划方案,你和孩子也就不再焦虑了。接下来,只要主动去做就行。
强势的妈妈,全能包办的妈妈,通常都特别优秀。他们自律,自我要求高,有责任感,做事负责用心、尽力而为,可是养育孩子的过程却是在牵着一只蜗牛散步。新时代的父母会主动学习,转换思维,调整视角,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
记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静下心来察觉,遇见更多火花,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真谛,并在自我调整中逐渐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