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大量的作业花很多时间,每天做PPT又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回想自己做的PPT的内容,的确如书中所说,教材内容是由老师所作,其设计思路本质上都是老师的观点,而非基于学生观点。因此,课堂上基本都是老师在“自导自演”。即便是这么辛辛苦苦,孩子的成绩也只提高了一点点,但其他的能力一点没进步。上课时,老师进行了小组的讨论,再到小组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的思路的环节。我发现自己带的孩子,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变。如不能用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分贝,不能自然地面朝全班同学讲解,不能自信大方地走上讲台。只能小声地朝着老师回答问题,只能怯生生地回到座位。
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在常态的课堂上,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没有设计更多学生互动并有思维碰撞的问题。所以学生就机械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真的如陈蕾老师说的,是我们自己放不下心中“执念”。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将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不要想着要快点。
在《创造课堂上的好教材》中,以课堂实例为载体,传达了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预设”,努力让学生生成教学资源,这一观点进一步回应王博士提到的“无才能有”的教学心法。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这一做法并非易事。在看到文章以前,我想得更多地是如何呈现更贴近学生的素材以引起其共鸣,如何提供更多的素材以不断激发其思考,甚少想到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从学生那寻找素材,更从未想过创造课堂上好教材的人可以是受教育者本身!
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当我对教学内容预设得过多时,确实更容易走向讲授式的课堂模式,也会因此更关注内容是否能讲完,关注学生的时间比较少,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也不那么理想。我想,以后的教学应该争取把预设的对象从“知识呈现”改为“学习活动”来!
“改变顺序,翻转理念”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改变课堂教学顺序,课堂开始展现以全体学生为本的新貌,学生开始参与对话与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碰撞,升级。这表面是改变只是教学顺序,但实际上,翻转的是教育理念,是我们对“以生为本”的重新理解。对于自己的课堂,也学习这样顺序的改变,让学生先进行探究,再通过小组活动归纳出规律结论,最后再迁移应用。三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迁移应用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尝试固定的一个教学模式了。
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学生为唯一主角的课堂,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深刻理解了核心知识,而且还培育了学生的素养,比如创造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合作与沟通等。当然,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将一节课延伸到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把一个学科扩展到多个学科,带领学生们去体验真正的项目式学习,去体验美好的学习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