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基础写作教程》
4.运用联想的基本方法
(1)寓托。
即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用一景一物,寄寓人情事理。景、物与人情、事理,未必有实在联系。
作者通过寓托法联想把它们粘连在一起,表情达意,妙笔成文。
运用此法联想所譬喻的景或物,多数是花鸟虫鱼(动物植物)和山川日月(地理环境),所寄寓的应该是深沉的情志和深刻的思想,譬喻和寄寓两者之间要有形似和神似之处,尤其是神似。
如冰心《往事》中的片断:
杰两手抱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
楫忙问:“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
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着头静默着。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丰神轻柔而潇洒……”
这篇散文里,作者就是运用寓托法造成联想,将“海性”升华为“人格”--超绝而威严,号召人们做“海化”青年,充满丰富的哲理意味。
(2)追溯。
即抓住一点串连下去,首尾相衔,勾出一串连贯的记忆表象。它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境界比眼前更加深刻、宽广。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就运用了此法,作者开门见山写“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他的背影”;中
间用特写镜头写“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结尾写泪光中的“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经过作者精心的追溯联想的描写,顿时在读者面前产生了一幅生动画面,使读者加深了对“背影”所系的父子挚情的认识,并被其深深打动。
(3)化形。
即把某种概念、思想、情感、声音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体,便于读者直接体验和感受。
如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便把人生四季化作了一组具体形象的画面: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
要是以这园子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
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作者以种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比喻四季,清楚地象征自己对人生经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令人难忘的种种感受
(4)发散。
即选择一个联想中心,由此发散出一系列联想,环绕这一点,形成发散状态或网络状态。
如秦牧的著名散文《土地》以“土地”为出发点,联想到晋国公子重耳的故事;联想到“乡井土”所寄托的丰富深厚的感情;联想到多少劳动者为了土地而进行的“连绵不断的悲壮斗争”;联想到“寸金桥”的寓意和“一寸土”的严肃意义……
这种发散联想的运用,使文章蕴含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当然我们在运用发散联想时,必须要首先抓好那个具体的发散出发点或网络集结点,而不能写得散漫无羁。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参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