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中级11第15次课程,刘老师给我们做咨询展示。
首先,刘老师紧贴着当事人,先跟后带,刘老师对深陷情绪的当事人表达了共情和情绪状态的澄清
“所以状态不太好,情绪低落”
“一个月的时间”,
“那您更多的时候是……”
"身体挺不舒服的”
……
“您希望自己能更好的做……"
"结果做不到……”
慢慢的接下来是带,重复关键词。
同时提出引发思考的话题:“相对满意的状态又是什么呢?”
“所以这个……给您带来了什么?”
"是什么让您感到……”
“您希望自己怎么样才算呢”
“所以您怎么做到保持觉察呢?”
这些贴着当事人的引发思考,当事人对自己进行梳理和思考,
渐渐清晰:
我的关键点在哪?
我可以做的有哪些?
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样等等。
越来越清晰,越有力量与信心,情绪状态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次的咨询展示,第一个感受是,刘老师没有预设,稳稳地陪伴,并对目标的逐步澄清:
“所以你是怎么做到的,在.......不太好的状态下还去参加论坛?”
“那平时这一段时间以来你是怎么样更好地......”(充满好奇)
“所以你想.......结果没做到,那么你满意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所以你对自己.....这块有担心。”
“所以这个....(复述来访者关键字原句)给你带来了什么?”“还有呢?”
“所以在你认为.....(引用来访者原句)的时候,你是怎么调整的?”
“我听到.....对你更有帮助。”
“我不知道......(引用原句)给你带来了什么?”
⋯⋯
“是什么样的呢?”(具体化)
“所以感觉自己....就有....,那你希望怎么样呢?”
“所以之前呢?能够很好的******吗?”
“和别人聊过吗?”
“我听到....,那会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第二个感受是刘老师运用了U形咨询法和奇迹问句。
“所以你期待....”
“你希望有什么变化才能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所以你现在实现了,你是什么状态?”
“那这三个哪一个对你影响更大一些?”
“那你曾经有过吗?”
此处引出来访者更多成功经验。
“所以,那个时候在完成角色的转换(不知刘老师这里是怎么想到的”“你现在这段时间从...到....也是在完成角色转换”
引起来访者的思考,语气轻松很多。
接着用了若干问句:“对你有什么变化?”
“那你...是什么样子?”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接下来着一个星期做些什么?”
又问了重要他人注意到有哪些变化?
咨询收尾也很完美。时间把控的刚刚好:“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说到这些让你有哪些收获呢?”此处来访者梳理一遍。“如果跳出来访者这个角度,从咨询师这个角度,看看可以探讨出哪些起作用的因素?”再次梳理强化。
收获很多!不预设,始终带着好奇,抓关键词,尊重来访者,贴着来访者走,认同和鼓励,角色转换,成功例外,寻找例外,贴着来访者的情绪走,具体化、澄清目标,奇迹问句、正向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