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是武志红老师的《自我的诞生》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的“自我”完整形成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的阶段。其中对于“孤独”这个现象的解读,让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角度的理解。
一个人自我的形成,在婴幼儿时期0~6个月的阶段最为关键。
0~3个月的阶段被称为婴儿的正常自闭期。在这个阶段中,虽然婴儿的身体与母体分离了,但他们的心里还是觉得自己一直待在妈妈的子宫中,他们会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呈现出正常自闭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中,婴儿以为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所以也被称作全能自恋阶段,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婴儿觉得自己就是整个世界,世界就是自己,换句话说,婴儿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神”,一切都要听随他的意志。
这个阶段是婴儿的一个正常自闭期。
慢慢地,在3~6个月的时候,婴儿逐渐由正常的自闭,向正常共生期阶段过渡。从这个阶段开始,婴儿开始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在这个阶段中,妈妈需要很好的去感知并且满足婴儿的需求,从而建立深度关系,给婴儿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让婴儿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张开怀抱去欢迎他的,从而让婴儿顺利的度过共生期。
自闭和共生,只有在这两个阶段是正常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阶段,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一个很孤独的人,大概率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完成共生期的过渡,在这个阶段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需求需要被满足但是没有被满足时,人们的大脑会通过脑补来进行模拟满足。进而就会产生妄想、幻想、想象、情感、灵魂等五个阶段。比如幻想自己是耶稣、脑补自己和偶像住在一起等,他们或许也知道,这并不是现实,但是却无法自拔……
对于脑补特别严重的人,包括自己,我们要给予宽容,因为当现实太糟糕时,人是不容易放弃脑补的。
所以孤独的人,最好不要去追求那些看上去“好像和世俗生活有仇”的纯粹的灵魂,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上,但那很有可能也是脑补的产物,这只会将自己推向更为致命的孤独。
从脑补到现实的发展,最根本的点是关系的深度。而关系的深度需要通过需求被满足来实现。
因此,孤独的人需要去追求自己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并在这个过程中和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关系,从而把自己从孤独的状态中拉出来。
以上。
.
.
.
这本书,说实在的有点晦涩,我也写的有点抽象,主要是比较懒就没有展开写。
但是当反复去看的时候,真的会吸收到很多的东西,这本书会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我发展的过程和难点,发现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重塑家庭关系、亲密关系等人际关系,找回被爱和爱人的能力,建立强大且真实的自我。
强烈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