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学家,林紫女士。
1.到底什么是安全感
可以把我现在和未来的状况,当他面对恐惧和焦虑的时候,也有信心可以克服。有安全感的人不是为了消灭恐惧,而是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恐惧,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内在安全感。
2.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3.有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可以接受不确定性。
先搞好父母自己的安全感。
4.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有没有一个可以完全放松去表达和表述的对象。
自信圆满。家族无意识(这不是你的错,家庭系统排列的书)。依恋关系。生活事件。集体无意识。
5.第一步:自我觉察
觉察自己生气、发脾气表层情绪背后的深深的恐惧,通过自我觉察找到根本问题在哪里。
6.第二步: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事情,那些过往没有被理清的故事,迁延到跟孩子的关系里来。
我们找到过往最伤痛的事情,我们去面对他。
绘画、以圆圈的方式画出你原来的状态再来看看你其实内心渴望的,对孩子更安全的一个状态是怎么样。(圈圈方式的改变,也是内心的改变,有视觉效果的提示)
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之所以在某一点上有那么的反应,是因为我还有一些可以去更好地成长和学习的。寻找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恐惧和不安是什么,并且学会直接表达。
所有的愤怒都来自于恐惧。
7.共同成长
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去负责。
a.读书
灵性、慧性,那个智慧的我的养成。
组成伙伴成长家庭。
b.我看见,我听见,我感觉
一起呈现世界的多样性,每个人看见和听见的是不一样的。和孩子多做这样的表达游戏,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自动化反应。
c.大吼大叫的情绪背后,“不要以为我”
表面情绪的背后是无助,冰山理论,关注到那个情绪的情绪。
不要以为我:他已经觉得自己委屈了,你们看到的我都不是真实的我,其实我是以为无助我才外在故意表现的很强悍的。“不要以为我”帮助他把情绪呈现出来。
d.“我渴望着”
我渴望着你理解我,理解我的不容易
e.社会交往层面
适应层面,做好支持和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角色扮演:我来演孩子,她来演小朋友。然后他知道下次,他在幼儿园里,他也可以像我这么做。
如果孩子有突然的转变,需要关注孩子背后有没有比较大的创伤导致的。
d.很多的不安,其实不是孩子的不安,而是父母的不安。陪伴他们,而不是代替。
f.去掉这个“单亲家庭”的标签。
g.适当地惩戒,不能以伤害为代价,而是要提前规定好有约定,通过一个象征性的仪式性的行为,让孩子记住这件事情是有规矩的。
h.短暂见面怎么深度陪伴。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不要太自责。可以有一些替代的方法见面。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甚至远比父母以为得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