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7:30我准时登录人教云教研观看王荣生老师主讲的《事实性知识与概况性知识--析<一分钟>课例》培训直播视频。
王荣生老师是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主编《阅读教学教什么》《写作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教什么》等图书。
今晚王老师在直播开始向我们展示了《一分钟》课例中的三大板块,即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实践活动。他指出在课例中该老师对于“一分钟”的认识有所偏差,过于强调一分钟的重要性而导致设计的这三个板块都是各管各的,教学效果不好。
想想,在日常教学中,在学习一篇新课的第一课时总会教学生字,而且常爱将生字单独拎出来教,让学生读呀读,写呀写,时间花费很多,可效果却不佳。刚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十分赞同他提出的“学文识字”,即在学文中识字,经识字而学文。我想明天尝试用这种方法教《8卖火柴的小女孩》,期待新的教学方法,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看了直播视频,我知道了两类语文知识:一类是事实性知识(知道/记住),记住这篇课文的内容、词语等具体的语文知识;一类是概括性知识(探究/理解),理解概况性知识和方法并迁移应用等抽象的语文知识。我们教学语文,不应是硬塞给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应是将老师的阅读感受强加给学生。不是概况、知道,而是探究、理解。例如本课《一分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持续建构对原理性语文知识的理解,如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具体的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学文识字,解决课文教学点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探究概况性语文知识(理解阅读的观念、原理和大方法),引导学生以概括性语文知识统摄、勾连具体的语文知识(概括性语文知识的迁移、应用)。
概括性语文知识的理解方法有这些:按照虚构故事、小说的模式阅读。联系具体语境理解(学习)重要字词。阅读(朗读)故事,结合自己的经验在头脑中展现具体形象。用讲述的语气语调朗读故事。
在教学本课《一分钟》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虚构故事、小说的模式来阅读,通过朗读了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理解愿望,阻碍,结果。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受到启发,要做个守时的人。心动不如行动,我想我应该尝试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王荣生老师的视频直播结束了,可我脑中仍盘旋着这句话:语文教学不是概况而是探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