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我的理解: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知识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的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一些事实,基本不需要解释,记住就好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华罗庚最早推算出pai在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只需要记忆。
概念性知识是基于事实性知识之上的知识,需要与事实性知识建立联系,协同思考,促进理解。
当学生充分理解之后,概念性知识成为了事实性知识,为学生理解更高阶的概念服务。
他山语:
首先要明确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处于同一层次,回答的都是知识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可以认为是对事实性知识进行有效组织的知识,其基本组成元素是事实性知识,当然也可以是概念性知识,取决于当前概念性知识面向哪个层次。
譬如给定一段描述:张三和李四于2022年1月1日下午抢劫了某市某银行。
事实性知识:人物——张三、李四;时间——2022年1月1日;地点——某市某银行;行为——抢劫。
此时,相应的概念性知识可以定义成: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行为。相当于对事实性知识进行了合理组织,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相互之间有了联系。如何建立这种联系就是概念性知识要做的事。
至于上述提到的对概念性知识组成元素的区分,源自概念性知识本身可细分成三个亚类: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以及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这三个亚类之间的关系类似上述,也是属于不断对知识进行组织进而使得知识的抽象层次更高。
回答的基本依据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解有误之处欢迎指出。
我们可以依据事实性知识非常具体这一特征将它与概念性知识分开,也就是说由于事实性知识本身就是具有某种价值的要素和信息片段,因而它能够独立存在。
概念性知识包括关于分类和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P37)。这里概念性知识也许是所谓“学科知识”的一个方面或学科专家对一种现象的思考方式(P38)。
通俗来说,事实性知识相对更为单纯、更为单一,具有“不解释性”;而概念性知识相对更为复杂、更为系统,具有“解释价值”。
例如:“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中的“轴对称”,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概念”,但是轴对称的意义不具有解释性,它是通过实际图形总结而来的。“类似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有人可能会说“对应点之间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图形就是轴对称”,但是对称轴从何而来?还不是建立在轴对称确立的基础上?并且这句话是性质而非定义,因此这里的“轴对称的概念”就应该是事实性知识,不是概念性知识。
又如:“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中的“全等三角形”,它就是一个概念性的知识。因为全等三角形要求在图形上有具体的表现,能够通过其它知识(全等图形)来印证解释,所以它属于概念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