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们都非常熟悉《哈姆雷特》里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problem。对于这句话的不同翻译,反映出中文的语言结构和西方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隐藏了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间的不同。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存在”这回事。我觉得为了让大家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还是从大家都熟悉的《哈姆雷特》开始说起。
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应该咋翻译?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里,男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台词,一般是这样翻译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这句话的英文原文其实并没有提到生存还是毁灭,英文的原文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problem。To be, or not to be,实际上是这个意思: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问题。很明显,莎士比亚在这里思考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问题,就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这里面有点小问题,就是英文里面的to be,我们一般来说是翻成“存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是可以翻成“是”,有些时候又要翻成“成为”,它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中文里面要对应这些词要用很多很多不同的表达式,英文里面—个to be就可以解决了,这就使得关于to be的问题在西方哲学里面占据了非常基础的地位。
但是,在关于to be的各种各样的含义里面,哪一种含义显得更加基本,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大多数中国的学者在讨论与to be相关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个中文词,就是“存在”,认为存在这个词是to be的第一含义。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在所有关于to be的意象当中,“是”这个词的意象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