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少内耗,多做实事
习惯性内耗是一颗定时炸弹,只需要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倒下,就能把人的情绪变得忽上忽下。胡思乱想,过于关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整天患得患失。
百科上面说的所谓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
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比如部分人在工作时面临被领导的提问时,心里会经历巨大的拉扯——一个小人要举手回答问题;另一个小人却因为害怕答错,拒绝回答问题。
或者,当一个人在准备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但依然会因这件事未知的困难,而感到痛苦、焦虑、害怕、烦躁、压力,在这些情绪压力下,你纠结于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也因此踌躇不前,不断犹豫。
精神内耗就像是在你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这两个小人观点不同、理念不同,因此吵得不可开交,不断相互拉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资源就会被消耗。长期下来,无论是人的精神还是身体都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一层次的影响是影响个人的情绪;第二个层次的影响是降低生活质量;第三个层次的影响是降低信心,透支心力;第四个层次的影响是恶性循环,心理失衡。
理性做法
(1)理性视角,分析困难的真实性和复杂程度。
(2)停止讨好,树立自己的标准。
(3)停止完美主义,培养成长型思维。
(4)停止幻想,立即行动起来
-02-
精神上面爱惜自己。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担心意外发生,看见过一次危险的事物,总是本能害怕,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这样的想象的情景,那么永远就体会不到世界的美好,总是担忧出现的未知的危险,那么这个人的心理一定异常状态。
平时我会经常翻看一些文章,总是会看到评论区出现一些比较经典的评论,有些人会通过事物看待本质,一点就通,有些人却无法去领会看过一篇文章的内核,看了也只是看了。
正如我看到一位读者说:思想的巨人在犹豫,行动的矮子已抑郁,锻炼身体,向阳而生的早上沐风栉雨,脚踏实地增强执行力,行动是一切思想的开始,接受现实的多姿,高光谷底都是绚丽,三两知己清欢如许,寥寥数语切换天堂地狱,中和自己,自洽自愈,清风明月鳞次栉比。
在生活的处处细节都不愿意放过自己,就会深陷内耗的泥泞中无法自拔,负面的情绪就像掉进杯中的尘土,如果不断地去搅和,它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如果选择让心静下来,那么负面情绪自然会慢慢沉淀。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生活本不易,要懂得爱惜自己,不单单在物质上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